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刘沈林:乌梅丸治愈顽固性肠息肉(转载)

皮某,男,54岁。2012年6月26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因排便困难,在南京市中医院经纤维肠镜检查,诊为肠道多发性息肉,大小数十枚。病理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部分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

一年内已先后5次在内镜下行息肉切除,并服中药百十剂。但息肉增生,反复发作,屡摘屡长,切而不尽。并伴有腹部冷痛,肛门坠胀,大便溏薄夹有黏液,每日2~3次。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弦。因前治少效,腹痛加忧虑,遂前来我院就医。

据症分析,此乃痰瘀凝滞,寒热错杂,息肉着生。予乌梅丸(出处《伤寒论》)法施治,以观其效。

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川椒3克,炒党参10克,当归10克,炙僵蚕10克,炮山甲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败酱草30克。

二诊:2012年7月10日,药后腹痛减轻,大便渐已成形,黏液少见。舌苔薄白,脉细弦。病自内生,正虚邪滞,痰瘀浊凝,宜再消息之。

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细辛3克,川椒3克,炒党参10克,当归10克,莪术10克,炙僵蚕10克,炮山甲10克,败酱草30克。

三诊:2012年10月10日,患者按原方未动,每月复诊取药一次,连续服药近三个月,症状进一步改善,腹已不痛,大便成形,无黏液。食纳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2012年9月27日曾经肠镜检查:慢性直肠炎,未见肠道息肉;病理检查无异型增生。

四诊:2013年4月2日,服药以来,腹部较舒适,大便成形,每日一次,肛门已无坠胀感。2013年3月29日,再次复查肠镜示:慢性结直肠炎,未发现肠道息肉。仍仿乌梅丸法加减,以资巩固。

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细辛3克,川椒3克,炮山甲(先煎)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僵蚕10克,败酱草30克。

患者坚持服药一年多,至2014年1月再次复查肠镜,仍未发现肠道息肉样腺瘤以及不典型增生,病情稳定。

按:本案为肠道多发性腺瘤样息肉,伴中-重度异型增生。患者虽经内镜摘除,但反复再生,切而不尽,一年内复发五次,属于肠癌前高危人群,痛苦不堪。目前西医除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摘除外,尚无特殊药物治疗。

考《灵枢·肛胀篇》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首次提出“息肉”的概念及其成因。本案所治,属肠腑痰瘀凝滞、寒热错杂之证,方选乌梅丸加减。

方中乌梅用量独重,除酸敛涩肠外,尤有“化痔消息肉”之功。《神农本草经》谓其能“去死肌,除黑痣、蚀恶肉”。《本草逢源》说它“恶疮胬肉,如烧灰研敷,恶肉自消”。除乌梅丸方药外,所用炙僵蚕、炮山甲、莪术均有化痰逐瘀散结的作用;方中伍以木香、槟榔,有利于通降腑气,排泄瘀浊。

经乌梅丸加减施治,患者屡发频发之腺瘤样息肉未再出现,肠道异型增生消失,随访息肉治愈。乌梅丸为仲景治疗蛔厥之方,又主久利。古方新用,对于肠道息肉的防治,亦颇具疗效。

赞(0)
修元健康网 » 刘沈林:乌梅丸治愈顽固性肠息肉(转载)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