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e]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炁交。
帝曰:何谓炁交?
岐伯曰:上下之位,炁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炁主之;天枢之下,地炁主之;炁交之分,人炁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初者地炁也,中者天炁也。炁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炁下降,炁流于地;地炁上升,炁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炁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言上焦者求之炁好,言下焦者,要知道下焦的位置,言中焦者,求之炁交。
帝曰:何谓炁交?
岐伯曰:上焦与下焦之间,炁交于中焦,中焦为人,人之居也。故曰:头部之上,上焦炁主之;头部之下,下焦炁主之;中焦人炁主之。炁升到头顶就要下降,下降者谓天;降到脚下时就要上升,升者谓地。天炁下降,炁流于地;地炁上升,炁腾于天。故上焦和下焦相呼应,有升有降,升降是有原因的,在生降的时候,炁就有了变化。上下走的炁有强弱,强弱之运动,有精液,精液有的炁化了,精炁有的有用,有的变坏,变坏的邪炁就存在体中。
帝曰:何谓邪炁?
岐伯曰:人之生长,在于炁化,炁化之极,称之变,炁化之相搏,成败之所由也。故,炁是上下往复运动的,炁在身体中的运动有快有慢,升降出入四者之有,炁化而变,变化之时邪风而来。不生不化,死期到了!
再看看人体解剖学:
上膈肌之上,是上焦。上焦有心脏、肺脏、颈部、上肢和头部;中焦被上膈肌包着,里面有肝脏、脾、胃、胰和肾的一半;下焦,肚脐之下为下焦,下焦包括小肠、肾脏的一半、淋巴、大肠、肛门以及下肢。
皇帝内经把上焦叫做天,下焦叫做地,中焦叫做人。中焦里包着的脏腑,就是产生炁的本源。那么,什么叫天人合一呢?人,中焦也,里边包着胃、脾、胰、肝、肾脏的一半,它们是主要消化器官,消化是以炁的形式吸收营养的,这就产生了膈肌里的游离炁。炁集拢在上膈肌里边。上膈肌是通炁的,心包就长在膈肌上,炁通过膈肌进入心包里;炁从膈肌上边四周都可以出,出来到心包里的是造血和推动心脏的跳动;上膈肌里包着的炁,从上膈肌上边出来到肺,润养肺;膈肌里的炁从食管出来,通过食管、口咽部、斜坡骨进入大脑的脑硬膜蛛网膜和软膜,进入大脑,润养大脑。又通过神经、筋经,把炁送到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润养脏腑、大脑和四肢。
古人把膈肌通炁这种情况称之为“天人合一”,就是上焦和中焦的炁合二为一啦!
这个才叫“天人合一”,这也是“天人合一”的本意。
不过“天人合一”还不够,真正做到“天地人合一”最为重要!
[/h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