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看父亲写的临床医案笔记,读到几例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案例。在此,分享给大家。
其中,有一例脾肾阳虚证的“肝硬化腹水”病症,中医病名“膨胀”。父亲调理的思路颇为精妙,循序渐进,先补脾温肾,后行气利水。前后服药共60剂,腹水消失,基本痊愈了。
医案:膨胀
黄初珍,59岁,男性,膨胀(肝硬化腹水)。
脾肾阳虚症状:腹大胀满,胸闷纳差,神倦(检脾肿大)舌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以附子理芩汤加减。
处方: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黄芪20克,米仁30克,泽泻10克,附片5克,桂枝5克,制台乌20克,干姜5克,淮山20克,枣皮10克,枸杞20克,甘草5克,水煎服10剂。
二诊:按原方去米仁、干姜、制台乌加牛膝10克,前仁15克,再服10剂。
三诊:按原方加服十枣散(甘遂、元花、大戟各等分用红枣10枚煎汤送服,每天一次,一次服1克)
四诊:按原方加覆盆子10克,再服10剂。
五诊:按原主再服10剂。
六诊:按原方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生地炭10克,再服10剂。服上药60 剂病情好转,基本痊愈。
按语:郁怒忧思,伤及肝脾,肝郁气滞,久而由气及血,血络瘀阻,肝气及脾,则脾运不健,水湿内停,而成膨胀。
嘱其加强身体锻炼,忌食辛辣,烟酒。
家父在治疗此病时,在初诊、二诊均未用峻猛之药。他先用“附子理芩汤”加减,培土温阳,再根据患者体质的转变,用药层层递进。
“附子理芩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温阳利水,健脾利湿功效。常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其中,父亲方中的“制附子”用量只有5克,不偏不过,剂量恰到好处。
第二诊加上牛膝,前仁。引经下行,利水导湿,促进腹水代谢。到了第三诊,父亲才加上了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方“十枣散”。同时兼顾补气养血,益肾扶正。
患者前后六次复诊,服中药六十剂。最后的治疗效果,很是乐观!
喜欢中医的朋友,可关注+收藏。家父该医案的诊疗思路,仅供参考!
#膨胀 #肝硬化腹水 #十枣散 #附子理芩汤 #中医治疗肝硬化
注:本文仅用于传播中医养生知识,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若觉得文章不错,别忘了“点赞”和“点心”;学点中医,让自己和家人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