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武诊治心律失常经验

赵锡武诊治心律失常经验

赵氏认为心律失常属于中医之心悸、怔忡范畴,是临床常见病症,多为心系本脏疾病所伴生,诸如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辨证或气血两亏,或痰瘀阻络,或后天不足、宗气失充,或肾阳虚衰、水气上逆,或肝木怫郁、气机不疏……。临证时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明其病,掌握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知其证,辨清气血阴阳之所属。如此方能执其机要,应付自如。

(1)冠心病心律失常
冠心病发作时以胸痛为主要症状,一般归于“胸痹”论治。然临证之中,尚有不少患者仅表现为心悸、胸闷、短气等症,若仍从胸痹论治,其效不佳。

赵氏认为,冠心病之发心悸诸症,与心、肺、脾胃关系甚密。心为阳中之阳,位于胸中,主脉而司血运。若心阳虚微,鼓动无力,脉道难充,则濡养无权;肺主治节,佐心而匀脉律,肺气不足,帅血无能,故脉动应息失常;脾胃乃后天之本,将水谷之精气灌注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者,分为三隧,是调营、卫、宗气。宗气积于胸中,营卫行于脉体内外。心舍脉、主动,营血充盛,脉动有力方能一息四至,此谓之无过。又《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左乳下乃心动之处,且曰胃之大络,又日宗气,故尔心胃关系甚密。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除习用宣阳通痹之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外,复有补气养血、心胃兼顾、活血行水、补肾养筋诸法可资。

赵氏认为,气之与血,同出而异名。血者气之体,气者血之用。补气能养血,养血亦可益气。故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脉虚者,宜补气养血,投当归补血汤;若见脉间歇而至,心悸短气者,则宜当归芍药散;若心动悸,脉数者,用生脉散加酸枣仁、龙骨、牡蛎、当归;若见脉结代,心动悸,辄用炙甘草汤。心悸胸闷,脘痞泛恶,气塞短气,证偏实者宜橘枳姜汤加减;而动则心悸气短,胸中气塞,病兼在肺者,予茯苓杏仁甘草汤;心悸目眩,胸胁支满,苔白脉滑者,方从苓桂术甘汤出入;若伴心中痞气,胁下冲胸,证偏虚者,宜人参汤加味;心动悸,脉结代兼阳虚浮肿者,则应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与真武汤化裁并加活血之品,是属活血利水法;胸闷心悸,头晕耳鸣,兼两尺无力,脉迟,腰酸腿软等肝肾不足,筋失荣润之证,宜补肾养筋之法;阴虚增杞菊地黄丸;阳微合桂附八味丸;便干者宜加草决明、火麻仁;不得寐者添酸枣仁;头昏、脉弦,阴虚阳浮,症见血压偏高者,宜酌用天麻钩藤饮。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赵氏认为,其标痰饮停滞,肺气壅塞,其本心肾阳虚。肺气壅塞,症见咳喘严重,痰多胸闷时,多归痰饮、咳喘论治,若心肾阳虚,水气上逆,症见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动则尤甚,尿少浮肿等,则从心悸、水气病证着手论治。然此病心悸,既有别于心血不足之虚,又不同于痰瘀交阻之实,乃虚实兼夹为患。故遣方用药,温补心肾之阳顾及其本,多择附子、肉桂、麻黄、干姜之辈;温化水饮治其标证,常用茯苓、白术、车前子等物,标本同顾,攻补兼施,不可偏执一端。若心肾阳虚兼见表邪,治宜温阳宣肺利水,方用真武汤合越婢汤加减;若水肿甚显,可施通阳泄水之法,方选消水圣愈汤(即桂枝汤去白芍加麻黄、附子、细辛、知母);苦心肾阳虚兼心肺气阴不足,宜真武汤合生脉散,复加利肺化痰之品。

(3)心肌炎心律失常
赵氏认为,心舍脉,脉为血之府,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根于中焦,会于心肺。外邪入侵,营卫首当其冲,其邪留而未去,或去而未尽,可循经脉累及于心。况温毒必损其阴,血属阴,“诸血者皆属于心”,故易伤血及心。伤则先损其体,后废其用,心悸,胸闷,神疲乏力,脉结代诸症迭见。因此,治疗心肌炎并发的心律失常,要抓住毒邪侵心的主要病机,先宜祛邪解毒,清其血热,继则辨其阴阳之损伤不同,扶正为要。

初期法当宣散解毒,养阴清热。择竹叶石膏汤加味方,常加葛根 18g,连翘 15g,生地30g,地丁12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以宣邪解毒;取生脉散合一贯煎加栀子、丹皮、川连、蒲公英等养阴清热。要在初期即治其血分。中、后期呈现虚损之象时,予扶正祛邪法,选四君子汤加生地、地丁、紫草、板蓝根。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行活血利水之法,辅以清热解毒,方用当归芍药散合瓜蒌薤白汤加桂枝、蒲公英、川连、甘草;伴见关节疼痛者,宜宣痹通络解毒为主,佐以滋养心阴,方用吴鞠通《温病条辨》之宣痹汤,加解毒之金银花、大青叶,继投生脉散以滋阴养心:低热不退,畏冷恶寒者,病在营卫,为余邪残留之征,祛邪务净,投以柴胡桂枝汤,俟营卫调和,厥阴疏利,成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热退而愈之功。此外,偶可见到温毒燔盛势猛,直入营血,耗气伤阴,邪盛正衰以及失治、误治之后,阴损及阳,阳气衰微,脉脱神离等证,此皆势笃情危,治当宜慎。

(4)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赵氏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多种心脏疾病引起的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的共同表现,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故肿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复佐“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之治水三法方能奏效。

开鬼门,乃宣肺、解表之法,使肺气得宣,营卫因和,而求“上焦得通,澉然汗出”之效,其作用部位在肺。常用真武汤为底,配用越婢汤;肺热者配麻杏甘石汤。洁净府,意在行水利尿,使水行肿消,其作用在肾。以五苓散加车前子(包)15g,沉香(后下)9g,肉桂(后下)9g,或取消水圣愈汤变通。去宛陈莝法作用于脉,旨在散瘀通络、活血化瘀。须在真武汤强心扶阳基础上,择用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加藕节、苏木等药。

此外,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见心律失常者变证多见,治疗较为棘手,临床多崇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甘草汤诸方。阴虚者炙甘草汤配生脉散;阳虚者重用真武汤;心动悸,烦躁不安者,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心脑血管         病》(2002)丨史大卓 李立志  主编。
•经方学会编校。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赵锡武诊治心律失常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