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六经辨证实战篇(三十):干咳医案

大家好!我是小林子育儿分享。 今天分享的是干咳无痰的医案。中成药实战的分享已到了尾声,下个阶段打算分享方剂,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更新的动力。

回到正题,患儿2023.10.13来诊,女孩,12岁,10天到感冒流涕,流涕好了后,5天前开始咳嗽,现无流鼻涕,没有发热,3天前看过医生,医生给开了“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氨溴特罗口服液”,做过雾化,咳嗽没有明显改善。

望诊:精神一般,舌质红,苔薄白,舌面干燥。

闻诊:见问诊。

问诊(0+10):

0.主诉:咳嗽5天。

1.吃:胃口一般。

2.喝:口干,但不渴,喝水一般。

3.拉:没有异常。

4.撒:基本正常。

5.睡:睡眠正常。

7.冷热: 没有怕冷怕热。

8.温差:手心不烫。

9.其它:鼻子干、咽喉干痒,咳嗽无痰,无流涕、口臭。

10.病史:无特殊病史。

切诊:脉沉按有力。

辨证思路

 

1.辨病位:无表证;有里证(舌质红,舌面干燥,口干,鼻子干、咽喉干痒,咳嗽无痰);无半表半里证。

 

2.辨病性:里证中有热证(舌质红,舌面干燥,口干,鼻子干、咽喉干痒,咳嗽无痰)→里热证,里证中寒证。

 

3.辩出六经病:根据病位,病性→证(里热证)→病(阳明病),证(舌质红,舌面干燥,口干,鼻子干、咽喉干痒,咳嗽无痰)。

 

4.施治:病(阳明病),脉(脉沉按有力),证(舌质红,舌面干燥,口干,鼻子干、咽喉干痒,咳嗽无痰),治(养阴清肺口服液)。

养阴清肺口服液,5ml/次,一日3次;丙卡特罗片,半片/次,一日2次。用药3天,咳嗽缓解大半,继续原方案巩固2天。

        这个患儿12岁,除了干咳无痰,能主观描述口干,鼻子干、咽喉干痒,舌红苔干燥,脉象与成人已接近,脉沉按有力,说明是个阳病。这些症状的突出特点是“干”和 “热”。整体符合燥咳的特点,养阴清肺口服液的功效是养阴润肺,清热利咽,正好契合这些症状特点。治燥咳有这名方是桑杏汤,所以汤剂可用桑杏汤加味。

       值得注意的是,要和“阴虚咳嗽”注意鉴别:两者都因为津液亏耗,无法有效濡润气道和化为痰液,都有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咳;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咽,都有口干咽燥;咳嗽声音通常都清脆、短促,感觉是“呛咳”或“干咳”;气道失润,容易发痒,所以可能伴有咽喉痒。尽管症状相似,但它们的根本原因、病程、伴随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区别:燥咳是“外感”引起,是暂时的;阴虚咳嗽是“内伤”,是长期的。阴虚咳嗽,一般舌红苔少,甚至无苔,舌红为内有虚热,苔少(或无苔)代表阴液不足,不能上承以濡养舌面。可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一般脉细无力。中成药也可以用养阴清肺口服液。汤剂可用麦门冬汤、金水六金煎等。

       谢谢各位同道、中医爱好者、宝爸宝妈们关注、点赞和分享,所有文章在公众号“知中小儿科”可见,均为原创,水平有限,难免疏漏和有误,有问题也可以私信我,或在评论区提出共同探讨,我有空会及时回复供参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转载】六经辨证实战篇(三十):干咳医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