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德鉴医案
肺脾气虚型鼻窒
陈某,男,26岁,1990年12月25日初诊。患者持续性鼻塞1年余,尤以夜间为甚,流白稠涕,量少,伴面色苍白,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
检查:双下鼻甲肥厚、肿胀,鼻黏膜淡红,未见明显分泌物。诊为鼻窒,乃肺气不足,邪滞鼻窍。治宜补肺益气,通散鼻窍。拟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处方:黄芪25g,白术、升麻、红花和防风各10g,苍耳子、辛夷花、白芷、泽泻各12g,茯苓、麦冬各15g。5剂,水煎服,日1剂。
1991年1月4日二诊:服药后鼻塞减轻,夜间鼻塞不明显,鼻涕减少,色淡白,因感冒有少许咳嗽,舌脉如前。检查见双下鼻甲稍肿大,黏膜淡红。处方:黄芪30g,防风、辛夷花、前胡各10g,百部、藿香、苍耳子、杭菊花、白术各12g,芦根 15g。继服5剂,鼻塞消失,无流涕,无咳嗽,检查见双下鼻甲不大,黏膜淡红,无分泌物。
一选自:新中医,1993,25(12):3-4.
按:鼻窒是以慢性鼻塞为特点的慢性鼻病,多为肺气不足,祛邪无力,余邪滞留鼻窍而成。王老取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红花活血通窍,升麻升发阳气,麦冬清养肺阴,茯苓、泽泻健脾利湿进行治疗。二诊患者因肺气不固,感冒而致咳嗽,故加前胡、百部止咳祛痰,杭菊花既可制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之偏温,又能升清解毒。辨证用药有的放矢,故获佳效。
(二)蔡福养医案
肺经蕴热型鼻窒
某,男,30余岁。初诊。嗜烟酒,鼻塞5年余,屡治未效。症见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头昏,咳嗽,涕痰色黄。
检查见鼻黏膜色红肿胀,鼻甲肥大,鼻窦照片正常。苔薄黄。治以清肃肺热、宣郁通窍。
处方:黄芩12g,桑白皮15g,连翘12g,天花粉、葛根、生地黄、赤芍药各15g,薄荷10g,辛夷6g,鹅不食草12g,通草、生甘草各6g,外用鼻炎灵滴鼻。上方连服未及2旬而愈。
一选自:辽宁中医杂志,1987(7):2-3.
按:本例证属肺经郁热,故治以清肃肺热、宣郁通窍。方中黄芩、桑白皮、连翘、薄荷清肺,生地黄、赤芍药凉血清热,天花粉、葛根清热生津,辛夷、鹅不食草、通草通利鼻窍,甘草调和诸药;赤芍药、葛根、通草亦能活血通经以化热郁之血滞。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