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枯燥,又名皮毛焦,是指皮毛干枯憔悴。
《难经》:“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
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
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
多由经气不荣皮毛所致。
治宜养阴润肺,益气养血。
目录
一、肺虚,皮肤干燥
二、血气衰弱,皮肤枯燥
三、祛风润肌
四、妊娠皮肤干涩
五、手干燥
一、肺虚,皮肤干燥
1.门冬饮子
来源:《医垒元戎》引易老方。
别名:
麦门冬饮(《风劳臌膈》)、
门冬饮(《医氏医通》卷十六)。
主治:
1. 《医垒元戎》:老弱虚人大渴。
2.《风劳臌膈》:肺虚,皮肤干燥,日渐黑瘦。
组成:人参,枸杞,白茯苓,甘草各三钱,五味子,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方中茯苓,《风劳臌膈》作“茯神”。
用法:上为粗末,加生姜,水煎服。
二、血气衰弱,皮肤枯燥
1.泽肤膏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五十五。
功用:滋阴养血,止嗽荣筋。
主治:皮肤枯燥如鱼鳞。
组成:牛骨髓,真酥油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合炼一处,以净瓷罐贮之。
每日空心用三匙热酒调服;不饮酒者蜜汤调。
七日肌肤润泽。
2.当归地黄丸
来源:《普济方》卷三十八。
主治:男子妇人肠胃气伤,下血不止,或鲜血,或黑血,日夜频频;
及血气衰弱,皮肤枯燥,腰脚疼痛,荣卫不足,浑身酸痛,血气虚,肌肤瘦者。
组成:当归一两(大者,去芦,酒浸),熟地黄(洗净,再酒浸一宿,焙干,切)二两,川芎一两,鹅卵矾二两(火煅,以盆覆地上出火毒),黄耆(蜜炙)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或温酒服亦得。
三、祛风润肌
1.摩风膏
来源:《青囊秘传》。
功用:祛风润肌。
主治:一切肌肤燥裂,游风白屑。
组成:麻黄四钱,羌活一钱,防风,升麻,白及各二钱,当归三钱。
用法:将香油十两,入药煎枯,去滓,下净黄占一两,烊化,倾入钵内。候冷搽之。
四、妊娠皮肤干涩
1.清燥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功用:清肺燥,滋肾水。
主治:妊娠皮肤干涩。
由荣血衰少,不能濡润肌肉,充达腠理,外则皮肤皱揭,内则口燥咽干,或二便闭或足痿无力。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人参,麦冬,川穹,当归,芍药,地黄,苍术,白术,甘草,茯苓。
2.清金润燥丸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主治:妊娠皮肤干涩。
组成:天冬,麦冬,阿胶,龟胶,生地,熟地,白芍,茯苓,元参,桔梗,黄芩,白术,贝母,杏仁,松子,柏子仁,胡桃肉,牛乳,人乳,蔗汁,白蜜。
用法:先将二乳、二汁同蜜熬膏,滴水成珠后,将杏仁、贝母、桃肉、柏子仁、松子研烂如泥,再入前十二味末,同捣丸,每服七十丸,空心酒送下。
五、手干燥
1.淖手药
来源:《御药院方》卷十。
功用:润肤。
组成:栝楼(连子皮)一个(锉细),土瓜(连子皮,锉细)五个,杏仁(去皮尖)二十个。
用法:上锉细,用绵包于器盒内,酒浸。临睡每洗手讫,涂淖手。
2.手膏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
功用:《太平圣惠方》:令手润泽。
组成:白芷四两,芎藭,藁本,萎蕤,冬瓜仁,楝仁各三两,桃仁一升(去皮),枣肉二十枚,猪胰四具,冬瓜瓤汁一升,橘肉十枚,栝楼子十枚。
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酒三升,挼猪胰取汁,桃仁研入。以洗手面。
3.澡豆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主治:手干燥,少润腻。
组成:白芷,青木香,甘松香,藿香各二两,冬葵子(一本用冬瓜仁),栝楼仁各四两,零陵香二两,毕豆面三升(大豆、黄面亦得)。
用法:上为末,用如常法。
4.澡豆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主治:手干燥,少润腻。
组成:大豆黄五升,苜蓿,零陵香子,赤小豆各二升(去皮),丁香五合,麝香一两,冬瓜仁,茅香各六合,猪胰五具(细切)。
用法:上为细末,与猪胰相合和,晒干,捣、绢筛。洗手面。
5.澡豆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主治:手干燥,常少润腻。
组成:猪胰五具(干之),白茯苓,白芷,藁本各四两,甘松香,零陵香各二两,白商陆五两,大豆末二升(绢下),蒴藿灰一两。
用法:上为末,调和讫,与猪胰相和,更捣令匀。欲用稍稍取以洗手面。
八九月合,冷处贮之,至三月以后勿用。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