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力共读《金匮要略》课程中学习到的案例,我试着进行分析。
一、案例
姜某,女,51岁,1975年3月21日初诊。
患糖尿病经年,近年来病情加重,时烦躁,口干渴,欲饮水,小便多,日饮水3~4暖瓶,小便日十余次。大便干,面赤,舌红,苔略黄,脉数。尿糖(++++),血糖17.8mmol/L。
证属肺胃俱热证,治宜清解肺胃,生津止渴。师栝蒌牡蛎散易汤加味。
处方:天花粉12g,牡蛎20g,西洋参10g,山药15g,玄参12g,白薇12g,知母10g,生地黄15g,石斛10g,甘草10g,生姜3片。水煎服。
服药4剂,诸症悉减,尿糖(++)。守方20剂,血糖、尿糖降至正常范围。予以栝蒌牡蛎散加西洋参、山药各等分,共为散剂,每次10g,日三次,以固疗效。[《柳吉忱医案》]
按:案中主以栝蒌牡蛎散易汤,以成清解肺胃,生津止渴之治,而所加之药,均成辅佐之治。
二、简要分析
1、姜某,女,51岁,1975年3月21日初诊。患糖尿病经年,近年来病情加重。
——
诊断为糖尿病:
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体重减轻;另外还可表现为容易疲劳、视力模糊。但真正典型症状的患者为数并不多,通常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异常。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可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1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随疾病进展,患者表现为体重减轻、恶心呕吐、易饥饿、易疲劳、易口渴、尿频、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
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随疾病进展,患者表现为受伤后伤口愈合缓慢、腿脚疼痛或麻木、皮肤瘙痒、体重减轻、视力下降等。
妊娠糖尿病: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多表现为比平时更渴,或更频繁地小便。
以上是西医角度。
从中医角度,糖尿病和消渴有点类似,但是背后的病因病机病所有很多。
比如阳明气分热,比如厥阴风动,比如肾阴虚等等。
2、时烦躁,口干渴,欲饮水。
——
提示气分热盛,阳明胃肠波及厥阴心包。
3、小便多,日饮水3~4暖瓶,小便日十余次。
喝水多,小便多。没说小便颜色是不是黄,是的话气分热的证据加强。
4、大便干,面赤。
——
提示病所阳明胃肠。病因为燥热。
5、舌红,苔略黄,脉数。
——
提示气分热,营分可能波及。
6、尿糖(++++),血糖17.8mmol/L。
——
尿糖是指尿液中的糖分,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当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时,通常普通尿液化验方法尿糖为阴性。而当机体血糖过高时,或肾功能紊乱时,肾脏不能将血液中糖分全部吸收,进而导致部分糖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引发糖代谢紊乱,使尿液中糖含量异常升高,呈现尿糖阳性。尿糖常见于糖尿病、肾脏疾病、妊娠性糖尿病等。家族遗传性肾糖阈值低于正常人,也可以呈现尿糖阳性,但此时血糖正常。
以上是西医的概念。
从中医角度来看:
最早记载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的著作是《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由唐代王焘所撰,引用了隋代甄立言《古今录验方》中的相关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而有赤黄者,皆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皆是肾消病也。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消渴病的三种类型及其特征,其中明确指出了消渴病患者的小便会带有甜味。这一记载对于后世认识和治疗消渴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就是消渴病和尿甜结合起来了。
当然,正如前文所言,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病所很多。
四、方剂分析
看一下医案原文:
证属肺胃俱热证,治宜清解肺胃,生津止渴。师栝蒌牡蛎散易汤加味。
处方:天花粉12g,牡蛎20g,西洋参10g,山药15g,玄参12g,白薇12g,知母10g,生地黄15g,石斛10g,甘草10g,生姜3片。水煎服。
服药4剂,诸症悉减,尿糖(++)。守方20剂,血糖、尿糖降至正常范围。予以栝蒌牡蛎散加西洋参、山药各等分,共为散剂,每次10g,日三次,以固疗效。[《柳吉忱医案》]
按:案中主以栝蒌牡蛎散易汤,以成清解肺胃,生津止渴之治,而所加之药,均成辅佐之治。
——
这里用的是栝蒌牡蛎散变成汤。
百合病,渴不解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一、案例
张某,女,24岁,职工,1973年10月21日就诊。
主诉头痛,心烦不得眠,眩晕,口干口苦而渴,手足心热,自汗出,纳食时好时差,时神识恍惚,月经先期,量少,小便量少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心肺阴虚之百合病。治宜滋阴清热,通利小便之法。予以百合滑石散加味易汤服之。
处方:百合20g,滑石15g,知母10g,花粉10g,生地黄15g,生牡蛎20g,淮小麦30g,炙甘草10g,大枣四枚。水煎服。
患者10日后,欣然相告,服药1剂后诸症悉减,续服5剂,病臻痊可。嘱服甘麦大枣汤以预后。[《柳吉忱医案》]
按:此方主以百合滑石散,实寓百合知母汤、百合生地汤、甘麦大枣汤诸方之效而收功。
二、简要分析
1、张某,女,24岁,职工,1973年10月21日就诊。主诉头痛,心烦不得眠。
——
头痛心烦,心烦就容易失眠,其实都有很多原因。
有热可能比较常见。
2、眩晕,口干口苦而渴。
——
眩晕的原因就更多了。
各种病邪阻滞气机,使得清阳不得上升都可以。
比如,风热风火上扰空窍;阳明里热上攻;湿热上冲;风湿上冲;痰饮内阻;肝阳上亢;肝风上犯;阴虚;阳虚;气虚下陷等等。
口苦,常见少阳火、胃火等等。
口干而渴,也提示有热。
3、手足心热,自汗出。
——
手足心热,可能有内伤病,比如食积比如阴虚比如阳明热等等。
自汗出,营卫不和,阳明热,阴虚等等都可以出现。
4、纳食时好时差,时神识恍惚。
——
时好时差,提示没有很严重的压抑胃阳,而且可能有正虚的成分。
而时神识恍惚,提示心神受到影响。
5、月经先期,量少。
——
提示血虚。这时候唇色会偏淡一些,或者紫暗。
如果血热也可能月经先期,这时候唇色鲜红一些。
阴虚有的热可能也可以月经先期,量少。
6、小便量少短赤。
——
提示气分热。
7、舌红少苔,脉细数。
——
提示阴虚有热。
综合来看,到底是阳明热为主,还是阴虚有热为主?
从脉象上看不太支持阳明热。
那么我们看看阴虚有热能不能解释所有的症状体征:
比较直观可以解释的症状体征有:舌红少苔,脉细数,自汗出,手足心热,心烦不得眠,头痛,眩晕,口干、时神识恍惚、月经先期量少、纳食时好时差。
其他症状体征:口渴、小便量少短赤,这比较像是阳明热,但是气分的热,不在阳明可以不可以?也有可能的。
阴虚有热,这个热是不是也可以下迫影响小便,是不是也可以上扰到口腔呢?
有可能。
那么我们就假设阴虚有热。素体可能也有血虚。
那么就考虑滋阴清热补点血。
百合、地黄、麦冬、知母、栀子、芦根、当归。
四、方剂分析
看一下医案原文:
证属心肺阴虚之百合病。治宜滋阴清热,通利小便之法。予以百合滑石散加味易汤服之。
处方:百合20g,滑石15g,知母10g,花粉10g,生地黄15g,生牡蛎20g,淮小麦30g,炙甘草10g,大枣四枚。水煎服。
患者10日后,欣然相告,服药1剂后诸症悉减,续服5剂,病臻痊可。嘱服甘麦大枣汤以预后。[《柳吉忱医案》]
按:此方主以百合滑石散,实寓百合知母汤、百合生地汤、甘麦大枣汤诸方之效而收功。
——
多方合治,百合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