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忠医生指出,脑白质脱髓鞘核心病机为肾精亏虚、痰瘀阻络、神机壅滞,调理关键在 “通经络、填髓海”。
65 岁患者老周走路晃、头晕麻木、记忆差,辨证为肾亏瘀阻兼肝脾失调,以补肾填髓、活血通络中药(熟地、丹参等)调理。
初诊 7 剂后头晕、睡眠改善;三诊可自主行走 20 余米;四月后走路稳、麻木减轻、记忆恢复。
治疗以补肾为根、活血为纲,兼顾化痰通络,让神机流通、气血濡养脑髓肢体,标本兼顾助力患者重拾生活质量。
前言
正所谓“神机贵在流通”,只要脑白质脱髓鞘患者的家属能深刻理解并坚持这一大原则,是能看到患者进步的。
我之前也说过很多次,咱们生命活动的核心在于“神机”的运转。
《黄帝内经》讲:“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老人的肢体活动、思维记忆、感知反应,全依靠神机的流通与展现。
脑白质脱髓鞘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脑”的坏死,而是“神机”的壅滞与闭塞——髓海空虚、经络瘀阻,导致气血无法濡养脑髓,感知、运动与思维的渠道不通。
内在的元神被遮蔽,故而表现出走路摇晃、肢体麻木、头晕健忘、反应迟钝等症候。
只有让内在壅滞的“神机”恢复流通,脑髓得到滋养、经络保持通畅,患者“困住”的肢体功能才能被重新唤醒,内在的健康潜能才能被彻底激发。
一切护理调理,要是能在“通经络、填髓海”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进行,就能事半功倍。
而且人体五脏不仅藏精,还藏着“五神”,是神机流转的枢纽;而经络是神机与脏腑、肢体沟通的通道。
脑白质脱髓鞘患者常见的头晕、肢体僵硬、手脚麻木、记忆力下降,就是通道阻滞、神机不畅的直接表现。
各脏腑功能失调,又会进一步加剧神机壅滞:
肝失疏泄:肢体拘挛、僵硬不灵活,情绪急躁或抑郁;
心脉不畅:头晕头沉、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安;
脾失运化:痰湿内生,肢体沉重如灌铅,消化薄弱,
大便不调;
肺魄不扬:呼吸浅弱,肢体乏力,稍活动即气短;
肾志不达:髓海空虚,记忆力衰退,走路晃如踩棉,根基不固。
所以在调治上,要抓住“流通”这一核心,从补养脏腑、疏通经络气机入手。
正文
门诊医案
就拿我上周复诊的65岁患者老周来说,家属刚开始带着他来,最主要的诉求就是“走路晃得厉害,怕摔,头晕得不敢转头,记忆力也差,刚说的事儿转头就忘”。
具体观察下来,这老爷子确实不容易。走路得家人扶着,左右摇晃像踩棉花,抬胳膊、迈腿都僵硬,手指麻木得握不住筷子;头晕是持续性的,尤其早上起床
或低头时加重,还总说“脑子发沉”;反应比同龄人慢半拍,叫他名字得喊两声才回应;睡眠不踏实,夜里易醒,大便干结,三四天一次。
舌质偏暗,舌底络脉又粗又紫,舌苔薄白,脉沉细涩。
这些表现综合起来看,是肾精亏虚、痰瘀阻络,兼有肝脾失调的局面。
我参考了古方左归丸和桃红四物汤的立意,给他开了个方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川芎、丹参、地龙、黄芪、党参、石莒蒲、郁金、杜仲、炙甘草等。
注意:个体体质差异大,此为辨证方,切勿私自抓药!
治疗转归
初诊服药七剂后,家属反馈说,老爷子头晕减轻了些,晚上睡得踏实了,夜里醒的次数少了,大便也没那么干结了。
二诊时,我看他舌底紫暗减轻,就在原方基础上,把丹参减量,加了陈皮6g 来加强理气化痰的力量,同时加了钩藤10g来平肝息风,缓解头晕。
三诊时,家属高兴地说,老周现在不用人扶能自己走20多米,虽然还有点晃,但稳当了不少,手指麻木减轻,能握住勺子吃饭了。
这时,我在方子里又加入了益智仁8g、鸡血藤15g,希望能帮助填髓益智、通络活血,巩固效果。
这样前后调理了四个多月,老周的状态改善很明显:走路基本不晃,能自主走50多米,上下台阶扶着扶手就行;头晕症状基本消失,记忆力有所恢复,能记住家人的名字和简单的日常事项;肢体僵硬、麻木感大幅减轻,睡眠规律,大便每天一次,通畅正常。
治疗思路
《黄帝内经》里讲:“脑为髓之海,肾主生髓,心主血脉”。肾藏精生髓,是脑髓的“根基”;心主血脉,是气血的“动力源”;经络是气血输送的“通道”。
这老爷子肾精亏虚,髓海空了,大脑没了滋养,就会头晕健忘;心脾不足,气血生化无源,再加上年老气机不畅,血行迟缓成瘀,痰湿内生堵络,气血送不到肢体,就会走路晃、肢体麻木。
所以,治这样的患者,不能只盯着“脑”看,关键要补肾填髓、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先补肾填髓筑牢根基,再益气活血打通通道,最后清化痰湿消除阻滞。
肾脾这个本源得到滋养,气血充盈了,瘀阻这个“拦路虎”被清除了,脑髓和肢体得到濡养,神机白然流通顺畅,头晕、走路晃这些问题就会慢慢缓解。
现在的研究也发现,脑白质脱髓鞘与脑供血不足、神经传导障碍相关,这跟我们中医讲的“髓海空虚、经络瘀阻”道理相通——气血通了、髓海足了,神经功能才能逐步恢复。
结尾
脑白质脱髓鞘难治,难在它不是单纯的“脑病”,而是“髓海空、经络堵、神机滞”的全身性问题。很多
家属只盯着“补脑”“营养神经”,却没解决“气血送不到、髓海补不进”的根本问题,反而让患者越调越没信心。
我从医四十余年,认准一个理:脑白质脱髓鞘的调理,不能只“治脑”,得先“通经络、填髓海”—以补肾填髓为根,以活血通络为纲,让气血顺畅濡养脑髓和肢体,神机流通了,患者才能走路稳、头晕消、记忆好。
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有的瘀阻重,有的痰湿盛,方子得辨证调整,但核心离不开“补、通、化”三字。
如果家里有类似患者,不妨说说具体症状,我来帮你找准病根,别让错误的调理耽误了康复时机。只要方向对、坚持调,患者的状态一定能慢慢改善,重拾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