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脱髓鞘的困扰:肢体麻木、走路晃,中医:髓海空虚是根,通络补髓是关键

肢体麻木、头晕、走路摇晃,不少人正默默承受这份煎熬。手脚摸东西没知觉,转头就晕、站不稳易摔,简单的端碗、上下楼都得提心吊胆。更闹心的是,劳累、受凉后症状加重,热敷或休息后又会缓和,试过不少办法却效果反复,让人没底

其实这症状藏着明确信号,脑白质脱髓鞘属中医 “痿证”“眩晕” 范畴,核心病机是 “髓海空虚、气血不畅、筋脉失养”。《灵枢・海论》言 “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脑白质 “髓鞘” 即中医之 “髓”,全靠肾精滋养;《素问・上古天真论》载 “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肾精亏虚则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致头晕失衡;脾为后天之本,《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脾虚则气血无源,筋脉失养引发麻木乏力

热敷后缓解,正是 “热则血行、濡养筋髓” 的道理 —— 热能温通气血,让营养更快抵达脑髓和筋脉,滋养到位则症状缓和
你可对照这些特点:肢体麻木(多从手脚开始)、走路晃易摔、头晕转头加重,遇热减、受凉劳累重。常伴腰酸乏力、视力模糊、口干,舌淡或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需区分两种情况避免混淆:
非 “痰湿阻络”:后者肢体沉重、苔厚腻、大便粘马桶,遇热胸闷加重;
非 “单纯气血亏虚”:后者面色苍白、乏力气短,麻木无冷热差异,无腰酸、视力模糊等 “髓空” 表现

中医调理核心是 “填精补髓、通络养血、濡养筋脉”,遵循《金匮要略》“虚者补之,损者益之”,补髓与通络兼顾,避免治标不治本。
以 “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 为基础方,精准对症:
补髓:熟地、山茱萸、枸杞、龟板,滋补肾精、充盈髓海;
通络:桃仁、红花、鸡血藤,疏通瘀阻经络,让营养直达病所;
养血:当归、白芍,补充气血、濡养筋脉,改善麻木乏力

辨证加减更精准:
麻木明显加地龙、桑枝,增强通络之力;
头晕严重加天麻、葛根,平肝潜阳、缓解眩晕;
视力模糊加菊花、决明子,滋肝明目;
腰酸乏力加杜仲、菟丝子,补肾强筋。
用药有讲究:补髓药偏滋腻,消化差、易腹胀者加少量陈皮、砂仁助运化;调理需循序渐进,症状减轻后减少活血药,重点补髓固本,避免伤正气

脑白质脱髓鞘的麻木晃,是身体提醒 “髓海空虚、气血不畅”。中医调理不贪速效,通过辨证用中药填精补髓、通络养血,既缓解症状又修复本源。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对症,坚持调理,麻木头晕会逐渐减轻,走路越来越稳,日常活动可慢慢恢复。需注意,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抓药。

收录于中医治疗脑白质脱髓鞘作者提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北京2025年11月8日09:2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脑白质脱髓鞘的困扰:肢体麻木、走路晃,中医:髓海空虚是根,通络补髓是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