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消水肿,减少蛋白尿

 

文/中医李知行

有什么样的愿力,就会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  

清晨五点,45岁的陈师傅扶着酸沉的腰慢慢起身,脚踝肿得像发面馒头,一按一个坑。镜中那张疲惫的脸,记录着他与慢性肾炎的三年缠斗——每次复查单上刺眼的“尿蛋白+++”,仿佛都在提醒他:肾在呼救!

像陈师傅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中医古籍将这类水肿腰痛归为“肾水泛滥”,根源常是湿浊淤堵与元气不足的双重夹击。而现代临床发现,52%的慢性肾炎患者存在湿热兼气虚的证型。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个治疗慢性肾炎的中成药,肾炎四味片,正如他名字里面说的,药味简单得令人惊讶,只有四味。

肾炎四味片:细梗胡枝子、黄芩、石韦、黄芪。

细梗胡枝子其实就是民间称为“山豆根”的草药,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早有除湿消肿的记载。其性味苦凉,尤善清除下焦湿热,现代研究更显示其能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犹如为肾脏做深层清洁。它独挑大梁,占比近六成,像战场上的主力军冲锋在前。作为主力军,它能疏通肾络水道,将淤积的湿浊毒素排出体外。就像河道清淤工人,专门解决肾脏“水灾”。

黄芩能清肺、大肠之热,肺为水之上源,当湿热化火,出现小便灼痛、舌苔黄腻时,黄芩立即行动。其苦寒之性直折火势,保护肾阴不被灼伤。

石韦这味长在岩石上的蕨类植物,利尿功力深厚。《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劳热邪气,癃闭不通”。能打开小便通道,让水湿之邪有出路。

黄芪在方中如同后勤指挥官。它能提升30%的肾脏血流量,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同时固护脾胃,杜绝湿邪再生。

服用肾炎四味片期间,搭配日常调护效果更佳:

饮食上遵循“三低一适”原则:低盐、低脂、低蛋白。推荐黄芪鲫鱼汤(黄芪30g+鲫鱼1条炖煮),每周2次增强脾肾功能;忌食杨桃、香椿等伤肾食物。

运动选择太极拳或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轻柔的动作可促进水液代谢。

夜间保健用吴茱萸粉醋调敷涌泉穴,引火归元。

这个药能清热利尿,补气健脾,用于湿热内蕴兼气虚所致的水肿,症见浮肿、腰痛、乏力、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见上述症状者。舌苔白厚腻的湿热患者最适合此方,而阴虚舌红少苔者需慎用。

肾为水火之脏,肾炎四味片的精妙在于攻补兼施:细梗胡枝子与黄芩清利湿热治标,黄芪补气固本防复发,石韦则打通水道出路。厨房里常备的玉米须茶(玉米须30g煮水代饮),正是温和版“肾炎四味”的日常化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一个中成药消水肿,减少蛋白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