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琪:慢性肾病蛋白尿经验方
【组成】黄芪30g,党参20~30g,麦冬15g,地骨皮15g,茯苓15g,车前子15g,白花蛇舌草30g,柴胡10g,甘草10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肾病,以蛋白尿为主症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经验】张老认为,慢性肾病患者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精微下注而外溢是导致蛋白丢失的主要病机。然蛋白丢失日久,势必耗损阴液,形成气阴两虚之候;且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而酿成湿浊,湿浊蕴蓄化热,渐致湿热搏结,表现为气阴两虚、湿热内停之虚实夹杂证候。针对这种病机,其气虚为本,尤以脾气亏虚为甚,所以用药时加大参、芪的用量。故常用黄芪、党参健脾益气;麦冬、地骨皮益阴而退虚热,又可制参、芪之温燥;茯苓、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利湿清热;配柴胡升阳调畅气机,使补而不滞。因人体之精微行于经脉则滋养于机体,溢于脉外则酿成湿浊,故单纯固摄很难奏效,只有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通利收敛并举,方可收功。本方补气而不壅滞,益阴而不滋腻,利湿热而不伤正气,是张老治疗蛋白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某些临床症状不明显的隐匿性肾炎,此法疗效甚佳。临床加减:蛋白尿加芡实、莲子以固摄缩泉;久病血尿者加白茅根、瞿麦、小蓟等通淋止血之品;热盛者,加栀子、生地黄等以凉血止血;若湿热渐去,常配龙骨、牡蛎、海螵蛸、茜草以增收涩止血之力。此时纯补气阴收敛止血,恐过于壅滞,每加大黄少许(3~7g),以疏泄使摄而不凝,补而不滞,且大黄尚有清热止血之妙。对激素产生依赖现象的患者,重在辨舌诊、脉象。若舌淡脉弱者,重在益气;舌淡红略干,脉细弱者,益气养阴并举;舌红苔白腻者,减参、芪用量,重用清热利湿之品,如白花蛇舌草、瞿麦、萹蓄、土茯苓等,尽量不用苦寒之品以防伤胃;舌红紫而肿胀者,常配伍连翘、蒲公英、重楼、赤芍、桃仁等解毒活血药物,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米一鹗.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157-158]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