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用的营养神经药物,有个现象叫 “效果反复”,就是症状时轻时重。
见过有人晨起眼震轻,午后渐重,傍晚甚至不敢走路,像目系被 “扯住” 了一样。
这种目系的失养,肝脾枢机的滞涩,源于气血升降的失常。
这是肝脾同病。
本身眼震状态下,目系失养,在此基础上的晃眼,一是目络瘀滞,二是枢机不利。
更深层的问题,是肝气得郁不达,脾气得滞不行。
在眼震的视觉障碍与平衡障碍中,这种病机最为常见。
从根子上论,这是从脾经病传变而来,初期多是归脾汤的症 —— 眼干、乏力、视物易疲劳,后期渐及肝经,目系瘀滞加重。
脾枢机郁滞则肝目系不畅,肝脾与目窍不协调。
进一步是脾滞而化湿,肝郁而生风。
再进一步是三阳目络皆滞,三阴精血皆虚。
通常患者觉得视物摇晃如舟,有拘急感 —— 比如眼球转动时牵扯痛、视物重影,却又有虚象:乏力、稍用眼则眼震加重,还容易出现眼周发凉,哪怕天热也觉得眼眶欠温。
从经络上说,就是各经脉枢机失调:脾主气血生化,滞则目系失养;肝主目络濡润,郁则目系拘急。
从脾枢机不利,气不生血致目系失养,发展到肝脾同病,再到三阴三阳目络俱损。
西医的 “对症治疗”,有时会出现 “停药加重”,本质就是只缓解了表面的眼肌痉挛,没通开深层的枢机。
怎么治?
关键在 “调枢养目”。
一方面,柴胡、白术,疏利肝脾枢机 ——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为目之开窍,枢机转则目气行。
一方面,当归、白芍,柔肝养脾 —— 肝主目系,脾主气血,肝血足则目系润,脾气足则目气充。
蝉蜕、僵蚕,不是单纯通络,是通利目络瘀滞的 “开路药”。目络如丝线,瘀堵了,精血怎么能到目系?就像灯芯堵了,油燃不到灯头,道理一样。#眼球震颤调理方法
张佬眼颤诊记于2025.11.08
18210767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