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帕多年,发现一关键现象:过半帕金森患者舌边有齿痕,却常因单纯归为 “脾虚”,误用参苓白术散致病情反复。实则帕友舌齿痕的核心,多与 “心气不足兼痰瘀” 相关,而非仅脾虚一端。
68 岁的陈叔便是典型案例,患帕五年,手抖伴下肢僵硬,舌边齿痕明显,此前服健脾药三月,齿痕未消反增心慌。初诊见其舌淡紫、苔白腻,脉细涩,虽有齿痕(水湿内停),更兼痰瘀阻络 —— 心气不足则血行无力,瘀滞成块,水湿与瘀血交织,舌体既胖大又瘀紫,僵抖自然难缓。
此证需 “益气通瘀、化痰祛湿” 并行,而非单补脾虚。首方以炙甘草汤为基础,党参、炙甘草补心气,麦冬、阿胶滋阴防燥;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破除经络瘀阻;配半夏、陈皮化痰湿,减少舌体水湿堆积。同时叮嘱陈叔避免久坐,每日缓慢散步 15 分钟,助气血运行。
服药两周后,陈叔心慌减轻,舌边齿痕变浅;调整方药,加地龙通络柔筋,针对僵硬。一月后复诊,其手抖幅度减小,可自主扶栏行走,舌淡紫转淡红,苔腻消退。需注意,帕友舌齿痕若兼瘀象,盲目健脾易致瘀滞加重,需通补兼顾。
另一例 55 岁的林阿姨,帕病初期,舌齿痕伴口苦、舌苔黄腻,属 “心气不足兼痰热”。此为心气弱致水湿内停,郁而化热,若用温脾药易助热。遂以导痰汤加减,茯苓健脾祛湿,枳实、竹茹清化痰热,加黄芪补心气,远志安神。调理一月,齿痕消退,手抖未加重。
判断帕友舌齿痕是否兼瘀痰,可从三方面看:舌色,淡白为单纯虚湿,淡紫为兼瘀;舌苔,白腻为寒湿,黄腻为痰热;脉象,细弱为虚,涩脉为瘀。日常护心气,除避生冷、少思虑外,可常按内关穴,助心脉通畅,减少痰瘀生成。
此案印证,帕金森舌齿痕调理需辨清是否兼瘀痰,以 “通心气、除瘀痰” 为核心,方能消齿痕、缓僵抖,避免陷入 “单补脾虚” 的误区。
张佬随笔说于2025.11.4
18201301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