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佬临床经验:帕金森要抓 “风瘀”!先熄内风再通筋络,疏风平颤汤是核心

帕金森:说到底是 “风瘀阻络、筋脉失养”,久治不愈因未疏风通络​
前言:​
治疗帕金森,熄内风与通筋络是动态平衡的核心。应对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这一理念尤为关键。​
正文:​
络脉不通则气血难达筋脉,筋肌失养致震颤僵硬;内风扰动则筋脉拘挛,清阳不升、浊阴上蒙,引发肢体拘急、步态蹒跚。唯有疏风平肝以熄内风、通络脉以濡筋肌,方能恢复肢体机能平衡。​
这是中医核心治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凸显熄风之要;《灵枢・经脉》谓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道破通络真谛。​
现代人治帕金森,常陷入 “见颤止颤” 的误区,一味重镇潜阳。​
中医有云:“病在筋脉,根在肝脾”“肝主筋,脾主肌肉,气血生化之源”。帕金森患者多肝脾失调:肝主疏泄,虚则风动扰筋;脾主运化,虚则气血难充络脉。
故 “熄风” 需 “疏风通络兼施”:先通肝脾气机与筋络。肝脾为气血生化、风邪平息之根,气机通则肝疏脾健,气血能运、风邪能熄,筋络自通、筋肌得养,恰似疏渠润田,通道通畅方能让气血濡养肢体。​
张建忠医生的 “疏风平颤汤” 正契此理:以天麻、钩藤疏风平肝,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先熄内风以稳筋脉;全方先疏风后通络、标本结合,完美契合 “疏风熄内风,通络养筋脉”。​
帕金森患者伴肢体震颤、肌肉僵硬,是风瘀阻络之征;行走迟缓、肢体乏力,乃筋脉失养之象。“疏风平颤汤” 中,天麻配当归疏风活血,黄芪配川芎补而不滞,正是 “以通为熄”:通络让熄风药达筋脉,补气血让筋肌有充盈,二者相辅相成。​
临床多见患者舌质暗紫、舌下络脉迂曲(风瘀互结),兼食少乏力、肢体沉重(肝脾两虚)。脾虚致气血不足,肝虚致风动扰筋,气虚生瘀、血虚滞络,因果纠缠。治需以 “疏风平颤汤” 肝脾同调、疏风通络,再随证加减:僵硬甚者加地龙、僵蚕,食少加白术、山药,提升治疗精准度。​
最后:​
疏风通络二字是治疗总纲:疏风让内风平息,通络让气血达筋脉。借 “疏风平颤汤” 调肝脾、畅气机,随证变通,难症亦能改善。抓住 “疏风通络”,用 “疏风平颤汤” 整体调理,多有奇效。​
切记,帕金森非不治之症,选对方向、坚持调理,多数患者可改善震颤僵硬、提升生活能力。疏风熄风、通络补脾,便是治疗不二法门。​

帕病于2025.11.03
1821076770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张佬临床经验:帕金森要抓 “风瘀”!先熄内风再通筋络,疏风平颤汤是核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