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秉严诊治恶性淋巴瘤经验
孙氏临床总结出三印、两触、一点诊法。三印:指甲印(指甲根部粉白色印记)、舌齿印、腮齿印(分别为舌两侧和颊两侧黏膜上牙齿挤压的痕迹)。三印与病证的寒热有内在联系,指甲印小(小于2mm)或有甲印的指数少(正常除小指外,其余八指都有),如八指无甲印,为寒性体质,癌症患者及久病体弱者,多属此,反之为热性体质。两触:触胃脐(上腹部中脘穴及脐左旁一横指处)、触捻双耳部(耳甲艇、耳甲腔部位之肝脾区)。两触主要辨瘀滞之有无,如胃脐压痛(+),说明积滞已成,可行攻下;耳部有结节、增厚,说明肝郁气血瘀阻。一点:皮肤白色斑点(小如小米粒,大如蚕豆粒),可见于大部分癌症患者,随着病情发展,数量也增多。
典型病案:李某,男,46岁,干部。患者于1967年开始,上腹部经常疼痛,饥饿时明显。医院按“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一年无效,69年3月天津第五医院行“胃切除术”,病理检查为“胃淋巴肉瘤”。同年7月进行化疗,放疗。血液化验,白细胞、血色素均下降明显,停止上述治疗。同时发现有右腮腺及鼻咽部转移,1970年12月转来我院治疗。
症见消瘦,精神不振,慢性痛苦面容,饮食差,上腹部疼痛,头痛。两脉沉细弦紧,舌质淡红,舌面有纵横涂裂纹,苔白腻。
特殊检查:舌齿印、腮齿印(+),十指皆有小甲印,甲色紫红(此为溶合甲印,主上热下寒);两耳部结节(+),胃脐压痛十分明显;皮肤小白点数个。
诊为寒热瘀滞毒结。治以辛热祛寒,破瘀攻毒,并引火以归原。油桂10g,干姜30g,附子30g,乌药10g,小茴香20g,熟地30g,桃红各10g,三棱15g,莪术 15g,升麻10g,二丑30g,槟榔30g,川军15g,元明粉(冲)15g,水煎2次,早晚服。
另服本院自制成药:
化毒片,日3~5片;新瘤丸(主要成分轻粉、红粉、斑蝥、蟾酥),日30~60丸;扶正丸(参茸制剂),日1~2付;1213液,每日口服100ml。
服药后大便排出粘冻状及烂肉状物很多。三年后一切不适应症消失,至今15年。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