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泄、阳痿辨
早泄、阳痿同属性交时阳事不举之证。心动,精未泄而阳事不举为痿证,多见于中年以后,而心动未交即精泄、泄后阳事不举者为早泄,多见于青壮年。两证俱为阳事不举,往往容易混淆,实则有阴阳虚实之别。余治上证,根据患者年龄、脉证,按阴阳、虚实辨证施治,获良效者多。兹举例于下,以见一斑。
闻××,男性,23岁,业医,南昌人。1972年8月初诊。
自诉:1972年元月1日结婚,婚后不能性交,但能起阳,阳举精泄,阴茎下塌,不能复举。到处求医,皆作阳痿论治。曾服补肾壮阳药50余剂,如鹿茸片、红参、枸杞、熟地、海狗肾等,治疗四个多月,效果不著,乃求治于余。
现见:腰酸、头晕,脉弦数有力,舌质红,苔薄黄。参照脉证,为三焦相火太旺,疏泄过急,心动而火下迫,肾精走泄,故阳举而精早泄。此乃早泄之证,俗名见花谢(非真阳痿之真证),故作阳痿治而不应。
予以精泄三焦相火,滋补肾家阴,使水火相济,阴阳调和,庶可望痊。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净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后来信云,服药10剂,尚未见效。嘱再检10剂。服至18剂时,病情已有好转。服完20剂后,腰酸、头晕已止,且能性交,而不早泄矣。
数月后,其爱人怀孕,产一女孩。至今夫妻和好,已有三个孩子,此证未再复发。
李××,男性,41岁,干部。
于1962年春,邀余至其家,商治阳痿。自云心动而阳事不举,偶虽举而不坚,已有两年余,经服中西药未效。诊其脉沉而微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润,伴有腰酸肢冷等证。脉证合参,为心肾火衰,精血两虚之阳痿。
治宜壮阳益肾,温养元阴元阳,仿张氏《医通》治阳痿方意,方用: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开水送服,一日两次。
一月后来信云,服上药后,阳事已能勃起,嘱照原方继做丸药一料,以竟全功。半年后,其爱人即怀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