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梅国强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述要

对于虚证,主张使用缓补之法,少用峻补之品,谨防温补太过反生变证;对于实证,用祛邪法,邪去正盛,则病自愈。梅国强教授擅用经方,并总结出扩大《伤寒论》方运用之七大径,其中“谨守病机,不拘证候”应用最广。

梅国强教授执教行医四十余年,熟谙中医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证,以治疗消化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见长,亦善治妇科疾病,不少月经病的妇人前来就诊获得确切疗效,现将梅师治疗该病的经验方介绍如下。

1肾气丸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提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这是以7岁为律,按女性生理特点分期的最早记载,并探讨肾气的盛与衰,天癸的至与竭,冲任的充与少诸方面,与月经有密切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精者,身之本也”,《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傅青主女科》谓“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均以说明肾气、肾精在月经产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若阳气不足或肾精亏虚,冲任损伤,可致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崩漏、痛经、闭经等多种月经病。

%title插图%num

梅师常以肾气丸加减化裁治疗: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制附片、桂枝、月季花、鸡冠花等。

此方稍加变化,便成一方三法。

法一:基本方;

法二:肾阴虚者去制附片、桂枝,另加二至丸;

法三:肾阳虚而不宜桂附之温燥者去桂附,加仙茅、仙灵脾、蛇床子等。对于女子月经来潮较晚,月经后期者,常用五子衍宗丸以补益肾精。

病 案 1

马某,女,25岁,18岁月经初潮,月经推迟一月至一年方至,经期腰痛,乳胀、量少,5~6天干净,面部及背部痤疮,苔薄白,脉缓。

梅师认为,该患者先天之肾精、肾气不足,故18岁月经方初潮,月经后期,量少,此人体内有热而致痤疮,故需以补肾益精为主,兼以清热,用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书方如下:

生地10g、山药10g、枣皮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复盆子10g、五味子10g、车前子10g、黄芪30g、当归10g、仙灵脾30g、仙茅15g、蛇床子20g,鸡冠花10g、绿萼梅10g、月季花10g、益母草10g

患者服用本方半年余,月经推迟时间缩短,痤疮基本消失。

此人以虚为本,用缓补之药,未用峻补之品,谨防温补太过反生变证。梅师常常用能够美容养颜的“四花”,即玫瑰花、鸡冠花、绿萼梅、月季花,治疗痤疮、黄褐斑,疗效理想。

2四逆散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凡是肝胃气滞,气机不畅所致的诸多病证均可用四逆散。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若肝失调达,或暗耗阴血,或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血虚不能濡养冲任,致月经过少,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崩漏等月经病。

梅师常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加减:柴胡、郁金、枳实、白芍、炙甘草、月季花、玫瑰花、鸡冠花等。

病 案 2

陈某,女,21岁,月经后期,背部痤疮,平时腰腹痛,毛发密集,舌质红,苔白厚,脉缓。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此病难治,然梅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人已有结婚生子者。

梅师认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致月经后期,腰腹痛;湿热蕴蒸肌肤毛发致背部痤疮,毛发密集;舌象、脉象为均为湿热之象,故辩证为肝郁兼湿热致病,治以疏肝解郁为主,佐以利湿清热。梅师运用四逆散加减,书方如下:

柴胡10g、郁金10g、枳实20g、白芍10g、陈皮10g、茯苓30g、石菖蒲10g、远志10g、苍术10g、黄柏10g、当归10g、川芎10g、益母草10g、月季花10g、鸡冠花10g、苏木15g

服四剂后,痤疮明显好转,腰腹疼痛消失。

梅师用四逆散加减,舒肝理气,祛邪扶正之法,使邪去正盛,则病自愈。

3四君子汤

《女科经论》曰:“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明代医家薛立斋在《女科撮要》中云:“血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又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论。

以上观点均表明脾胃与月经关系紧密。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血旺而经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为多气多血之腑,胃中水谷充盛,则冲脉之血盛,月事以时下。若脾失健运,或胃失和降,气血不足,引起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量少,崩漏等证。

梅师常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化裁:人参、焦术、茯苓、炙草、黄芪、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等。

病 案 3

李某,女22岁,诉月经淋漓不尽2个月,经期无腰腹痛,纳差。此人身体瘦弱,面色淡白,苔薄白,舌质淡,脉缓。

一派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象,故用四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梅师书方如下:

黄芪30g、生晒参6g(另包)、焦术10g、茯苓30g、炙草6g、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阿胶10g(另包)、艾叶炭10g、旱莲草30g、三七粉10g(另包)、女贞子10g

一周后复诊,饮食好转,漏下减少,三个月后漏下消失,又调治半年后,月经基本正常。

此类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医患双方要有耐心与恒心。

梅师认为此类患者若无腰腹痛,多责之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用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若兼有腰腹痛,多责之于湿热阻滞,气血瘀阻,以温胆汤加活血行气药为主方治疗。

4温经汤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漏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本条论述冲任虚寒兼有瘀血所致的崩漏证治,临床上病机与之相符即可用之,不必拘泥于崩漏一证。

梅师在温经汤基础上加减:当归、白芍、桂枝、吴萸、川芎、干姜、法夏、丹皮、太子参、焦术、阿胶等。

病 案 4

代某,27岁,诉痛经多年,经期腰腹疼痛,小腹坠胀,经前乳房胀痛,月经量少,一周干净,恶寒,纳可,月经周期为28~39天。

梅师认为,冲任虚寒,寒凝经脉,致痛经、腰腹疼痛等诸痛证;寒凝气血,瘀血阻滞,导致月经量少。故治以温经散寒,调理冲任,用温经汤加减,书方如下:

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0g、吴萸6g、川芎10g、干姜10g、法夏10g、丹皮10g、麦冬10g、生晒参10g、阿胶10g(另包)、玄胡15g、郁金10g、炒川楝10g 、姜黄10g、丹参30g

治疗三个月后,痛经消失。

此病人之症状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中的温经汤证内容相符合的症状不多,然用之确有佳效,印证了梅师“谨守病机,不拘证候”[1]的理论。

5柴胡四物汤

小柴胡汤和解枢机,为少阳病之主方,手少阳三焦,与任脉关系密切,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云:“三焦……与任脉通”,又云“三焦即命门之用,与任脉通”。

足少阳胆与足厥阴肝为表里,而任脉动既隶于阳明,又隶于肝肾。

四物汤为调治气血之要方,而血脉与冲任密切相关,故柴胡四物汤亦可谓调冲任之方。

梅师将其为基础加减:柴胡、黄芩、法夏、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阿胶等。

病 案 5

朱某,女,26岁,诉月经提前,经间期出血,经期腰腹疼痛,头晕,其舌苔白略厚,脉缓。

梅师认为,冲任不固致月经提前,经间期出血;少阳经脉不利致经期腰腹疼痛,头晕,故治以和解少阳,调理冲任,用柴胡四物汤为主方加减,书方如下:

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艾叶炭10g、阿胶10g(另包)、旱莲草30g、贯众炭10g、血余炭10g、山楂炭10g、杜仲5g、续断10g、石菖蒲10g、金刚藤30g

三周之后,月经来潮,无经间出血,腰腹痛、头痛均消失。

梅师常用艾叶炭、贯众炭、血余炭、山楂炭等药炒炭以止血,治疗出血证效果显著。

6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本为少阳兼寒饮内停而设,梅师用此方治疗少阳枢机不利,寒饮凝聚经脉所致的月经病。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主凝滞,易使气机阻滞不通。若阳气虚弱,寒饮内停,经脉阻滞,导致月经后期、闭经、行经头痛等。

梅师在柴胡桂枝干姜汤基础上加减:柴胡、黄芩、法夏、桂枝、干姜、泽泻、煅牡蛎等。

病 案 6

黄某,女,38岁,诉经期头昏、头痛,头项强痛、十年余,经期恶寒,月经周期正常,5~6天干净,其舌苔薄白,脉缓。

梅师认为,该患者素体阳虚,月经期间,血室正开,阳气更虚,寒饮更盛,侵犯少阳,而致经期头昏、头痛、恶寒诸症,故应和解少阳,温阳化饮,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书方如下:

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桂枝10g、干姜10g、泽泻10g、煅牡蛎15g、玄胡15g 、吴萸6g、郁金10g、蔓荆子10g、姜黄10g、当归10g、川芎10g、全蝎10g、蜈蚣2条

此人治疗一月余,诸证消失。

当归配川芎、全蝎配蜈蚣都是梅师常用的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药对。

以上是梅师治疗月经病的总体思路,临床还应辨证论治,灵活施治,才可有效。

赞(0)
修元健康网 » 梅国强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述要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