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原法高度符合现代人体质。(长期熬夜,长期肾精亏损之人)
今天是周医生写中医案例的第514天。
一位中年女性33岁,因月经长痘,苦恼,于2025年5🈷️6日,来诊。
诉:每于月经前长痘,伴头痛,口腔溃疡,月经量少。手脚凉。
舌淡红,舌胖大,苔薄白。
双脉是弦细的。
好了,辨证简单哈。上热下寒。
脉弦代表寒或水饮。
脉细,就好比一根管子很细,里面可装内容物少,在人体主阴,主血,主营。说明阴血不足。
月经量少,正符合病机。
人体很奇怪,当营血少,就容易上火,好比烧水,锅里的水少,同等火量,水越少,越易沸腾。中医就是自然哲学。道法自然。
该患者:我开出了以下方。

患者服后反馈:
基本不长痘了,效果可以。
当初陈师设计止方是治疗咽喉咙痛。白天轻,晚上重,咽喉干燥,但饮水又少,若喝水多了,还会吐口水。用泻火药,喉咙更痛。
这里喉痛不是胃肺之热上冲,而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也就是水浅不养真龙。
原方:
熟地三两,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 麦冬一两,北五味二钱,水煎服。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
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金,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
又加入巴戟天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
因水之不足,而火易沸腾,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这就是中医的绝妙之处。斯其意,而不用其方。
这里有个知识点。肾水亏用熟地。金水相生,麦冬,五味子。
伏苓,升脾,培土生金。
而我在本方基础上加白芷,升麻,透阳明之热。
白茅根这味药有滋肺胃之功。张寿甫喜用之。它有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针对皮疹有效。可利小便淋涩作疼,入肺清热,定喘。对尿血,吐血,咳血效好。但量要大。三两以上吧。
针对止方,我们还可以变通如下:①把巴戟天改为肉桂,去掉麦冬,五味子,加山萸肉。专补肾阴阳,山萸肉收敛相火,补肝肾。母子合治之法。
②肺肾两亏,肾水不足,子病及母(肺金)。用熟地三两补肾,麦冬三两补肺。药少力专。若咽喉痛厉害,虚火重,可少加白薇,甘草,这个白薇在经方二加龙牡汤中有使用,清虚火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