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的新任CEO梁汝波,可能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是组织效率。最近,在源码资本举办的“2021码会创业者年会”上,梁汝波作为字节跳动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发表了《保持伸展,避免僵化》的主题演讲。这是他在接替张一鸣后,第二次对外公开发声。 2017年的码会上,张一鸣也曾经演讲过,主题是公司在快速扩张中面临的管理挑战,张一鸣提出的解决方案是“Context,not Control”,也就是说,要让更多的人自主参与决策,而不是由CEO一人制定完整的战略,然后分配任务。张一鸣认为,CEO扮演“超级计算机”的角色,只适合于公司或部门创业初期,紧急或重要项目的安排,以及调整不合适的岗位分配等情况。 四年之后,梁汝波没有提出太多新的观点,而是对张一鸣的“Context,not Control”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但是,公司的规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一鸣演讲时,字节跳动的员工总数刚刚超过一万人,到了2020年,字节跳动已经拥有了10万名员工,遍布全球200多个城市。相比创业初期,字节跳动提高组织效率的需求更加迫切。而梁汝波取代张一鸣,或许是这一变化的信号。
巨无霸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巨头,字节跳动和传统的巨头有很大的不同。 产品文化占主导的腾讯,组织结构像是一只多足虫,各个事业部有很高的自主权,而且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竞争。紧跟市场,快速迭代是产品领域的本质要求,腾讯借此避免了团队因为反应迟钝而落后。 运营文化占主导的阿里,组织结构像是一个普通人,技术、数据等大中台部门是身体的主干,支持电商、零售、金融、物流等前台业务的四肢,而且都受到管理层的“大脑”的指挥。 和两个老牌的巨头相比,字节跳动的组织结构像是一个平面圆。技术中台是圆心,通过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懂车帝等具体的产品在圆周的场景中实现应用。和腾讯的产品文化和阿里的运营文化相比,技术文化在字节跳动执行得更加彻底。 现在,字节跳动的圆周正在快速扩大。 有了解字节跳动的人士对「新熵」说,光是在北京,字节跳动就有三十多个办公地点,它的业务团队分布非常细分。比如,抖音的商业化团队在朝阳区,年货节团队在海淀区,在成都和西安等地,抖音还有几万名审核人员。 在5月26日,抖音还公布了升级版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14岁以下的实名用户只能浏览平台精选的内容,这意味着更多的审核需求。如果算上各个平台内容审核的外包岗位,字节跳动的员工总数还会增加一个新的层次。 字节跳动官方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字节跳动在全球已经有91个国家的6万名员工,他们分布在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印尼等全球240多个办公室里。在2019年,字节跳动的跨国差旅人次就超过了15000人,其中,北京到东京,新加坡到孟买,伦敦到柏林是热门的航线。 到了去年底,腾讯的员工总数是8.5万人。阿里巴巴在同一时间点有25.2万人,但是其中,合并高鑫零售贡献了很多新增的员工数,在去年三季度末,阿里只有12.2万名员工。 相比之下,成立于2012年的字节跳动,员工数量明显增长更快。在Tiktok业务全球扩张的背景下,字节跳动成为国内互联网企业出海成功的代表。 面对这个巨无霸,张一鸣在公开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我感觉过去几年很大程度都在吃老本……近三年已经没有太多学习了……在技术讨论会上也难以跟上进展。” 在张一鸣看来,生产辣椒酱的老干妈或许可以二三十年不做管理结构调整,因为传统行业的创新权重更小。而早期依赖CEO业务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在扩张后CEO必须快速成长,以适应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