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
分类:中药大全
阅读(40) 评论(0)
导读:古人常将沙参与人参并列,还是保养声带的一味药。
在清代以前的本草著作或医籍中,凡用沙参者,皆指南沙参而言,作为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良药。正因如此,近代名医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曾指出:“沙参古无南北之别,石顽《逢原》始言沙参有南北二种。”
张石顽是清朝人,其实,最早有“北沙参”之名记载的,当是明代医家倪朱谟《本草汇言》书,这一点可在江苏新医学院编写的《中药大辞典》中得到证实。
南沙参属于桔梗科植物,它包括轮叶沙参、杏叶沙参、阔叶沙参、线齿沙参、糙萼沙参等几种同属植物的根,古有识美、志趣、苦心、文虎、文希等雅名,《神农本草经》中还有“知母”,《别录》中有“地黄”之称,这与中药百合科的知母、玄参科的地黄,乃同名而异物。至于为何有此异物同名,李时珍虽已做过考证,但亦“不知所谓也”。
历史上曾以山东的南沙参品质最优,清代黄元御《玉楸药解》就说过:“山东辽东者佳,坚脆洁白,迥异他产。”
陈仁山《药物生产辨》亦云:“沙参产山东莱阳,挑选最好者装小箱而来。”
由此可联想到“泰山参”,虽不如人参大补元气,但属南沙参中之佳品,亦不虚名。而今以安徽、江苏、浙江所产者佳,以贵州产量为大。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主产山东、江苏、河北等地,以根条细长,均匀色白,质坚实者为佳,自清代以后才多运用。
由于南沙参质虚力微,北沙参质坚性寒,根据北京焦树德教授的经验:南沙参清肺火而益肺阴,兼有风热感冒而肺燥热者,可以使用。北沙参多用于养阴清肺,生津益胃,有外感证者不宜用。
焦氏这一观点,与南京张泽生教授可谓不谋而合,张氏亦认为:气虚感邪在表,可予南沙参补肺气,兼止咳化痰,北沙参味厚,又滋养肺胃之阴而生津,如表邪未尽,不宜早用。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处方上只写“沙参”,现在药店即付北沙参,如须用南沙参时,须加上“南”字。
古人常将沙参与人参并列,认为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
金代张元素云:“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所以,沙参也是一味有补养身体作用的良药。从临床实践来看,沙参主要对养肺胃之阴效果最为明显,故凡肺阴不足而生虚热,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咽痛,痰中带血丝,声音嘶哑或失音,以及慢性咽喉炎症,声带损伤等,最为适宜。
有学者主张,声音嘶哑者最宜服沙参,因为该证多是肺阴不足或发热,伤风感冒未愈,讲话过多或声带过度疲劳所致。
如教师,特别是夜校老师,更易造成声带过度疲劳,而感口液缺乏,说话气力不足,声音发嗄等,这些症状单纯用消炎药或不注意休息,往往难以恢复,最理想的是用滋阴润喉药物进行调理。
凡教师、歌唱人员,一般可用沙参15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3克,地骨皮6克,水煎当茶饮服,这对恢复声带疲劳,防治嗄哑,保护音喉,有很好效果。对病后咳嗽,阴虚发热不退等也有作用。
每当天热劳动之时,或在高温环境作业,出汗过多,出现口干、乏力、不思饮食等,可用沙参、百合、莲子、炒扁豆各10克,淮山药12克,冰糖适量,共水煎,当做饮料,颇有效验。
清代黄云鹄在所著《粥谱》中,用沙参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可润肺养胃,凡热病后津伤口渴者,服之有效。
明末清初的傅青主先生曾有两条妙用沙参的经验,其一,他认为骨蒸有汗者宜用丹皮,骨蒸无汗者宜用沙参,至于地骨皮,则有汗无汗俱宜服之。这实际上是取沙参养阴而退虚热之用,这一经验今人知之者不多。
其二,傅氏有一治头痛效方:用川芎15克,沙参18克,蔓荆子6克,细辛3克,水二碗,煎八分,加黄酒半碗,调匀,早晨分服之,一剂不再疼。
据傅氏自注:“此方妙在用沙参,盖沙参补阴,原不入脑,今用于川芎之中,而蔓荆细辛,直走于巅,则沙参不能下行,不得不同群药人于脑中。夫脑痛者,因脑阴之虚,风得留之而不去,今补其脑则风不能存,而脑自愈,头痛亦除矣。”
傅青主还着重强调:“此方不特治头痛,兼治脑疼,无不神效。”该方药仅四味,配伍精妙,临证用之,实有效果,值得今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