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伤寒论》中主治便脓血的一首经方

便血的病因

1.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4)

2.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293)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334)

3.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341)

4.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258)

5.伤寒······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339)

6.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363)

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367)

8.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4 )

治例

1.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2.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

3.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308)

按:便脓血是泛指肉眼观察,大便中脓与血混杂而下,或先便后血,或先血后便,或单纯便血,今称“痢疾”,并非指大便有黑血。便脓血多为阳、实、热证,病因主要是湿、热、食滞,虚证甚少。

太阳病,误用火重发汗,其人烦躁,或阳邪内郁,胸胁烦满,四至五日或八至九日不解,火热内攻、迫血妄行。若火攻于上,咽中痛,则发为喉痹;若邪热下行,阴络损伤,脉数而口渴,下利不止则发为脓血便,可选用黄芩汤,清热止利;若日久病仍不解,腹痛小便不利,便脓血,则肠虚滑脱,可选用桃花汤,温中固脱。

编者按:

胡希恕先生认为,下利便脓血者,实热证占十之八九,初起不可使用桃花汤,以防助热而留邪于里。若久利无热,确有虚寒滑脱之象,有用桃花汤的机会方中以收敛药赤石脂一斤,一半铿后煎汤,一半筛成细末,单放冲服,而以干姜温里,粳米和胃生津。

冯世纶教授认为赤石脂为一收敛止血、止泻药,用为桃花汤主药,干姜温中,梗米养正,且治腹痛,故此治虚寒下利、腹痛而便脓血不止者。本方证属太阴病证。

作者:陈雁黎

赞(0)
修元健康网 » 《伤寒论》中主治便脓血的一首经方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