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用于改善心包积液过多问题的经络有哪些

心包积液过多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痰饮””水湿内停”范畴,多由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经络调理可辅助改善气血循环,调节水液代谢。下面整理相关经络及具体操作方式,供日常调理参考。
心包经是直接关联心包的经络。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心包积液过多时,心包经容易出现堵塞点。沿手臂内侧中线从胶窝到中指指尖,用拇指指腹从曲泽穴向中冲穴方向推揉,重点按压内关穴(掌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大陵穴(掌横纹中央凹陷处),每穴按揉3分钟,可缓解胸闷气短。夜间7-9点(心包经当令时段)操作效果更佳。
三焦经与心包经互为表里。从无名指关冲穴沿手臂外侧中线至眉梢丝竹空穴,疏通这条经络能调节全身水液代谢。重点刺激外关穴〈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支沟穴(腕背横纹上3寸),用刮痧板从肘尖向手腕方向刮拭,出现红痧即停。此经络激活后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建议上午9-11点操作。
脾经关乎水湿运化。从大脚趾隐白穴沿小腿内侧上行至胸胁部,揉按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阴陵泉(胫骨内侧踝下方凹陷处)能增强脾脏运化功能。用艾条悬灸这两个穴位,距离皮肤3厘米,每穴灸15分钟,皮肤潮红即可。脾经通畅后,体内水湿不易积聚,适合饭后1小时进行。
肺经主通调水道。从中府穴(锁骨下窝凹陷处)沿手臂外侧前缘走向拇指少商穴,拍打云门穴(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孔最穴(前臂外侧,腕横纹上7寸)可增强肺气宣发能力。手握空拳,沿肺经走向从上往下叩击,重复20次,能促进体液代谢。凌晨3-5点肺经当令时,可重点按揉太渊穴(腕横纹桡侧凹陷处)。
肾经调节水液平衡。脚底涌泉穴至锁骨下俞府穴的循行路线,重点刺激复溜穴(内踝尖上2寸,跟腱前缘)、照海穴(内踝尖下1寸凹陷处)。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指节按压复溜穴,配合深呼吸,每次5分钟,能i增强肾脏气化功能,减少水液滞留。
肝经影响气血疏泄。大敦穴至期门穴的循行路线,按揉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章门穴(第11胁游离端下方)可疏肝理气。用砭石刮板从大腿内侧根部向膝盖方向刮拭,出现微红即停,每周3次,有助于改善肝郁气滞导致的水液代谢障碍。
日常配合腹式呼吸训练:仰卧屈膝,双手叠放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紧腹部,每次10分钟。饮食避免生冷粘腻食物,多吃茯苓、薏米、冬瓜等利水食材。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影响气血运行。
注意事项:急性大量心包积液需及时就医。经络调理作为辅助手段,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皮肤破损、发热时暂停操作。调理期间注意观察尿量变化,记录胸闷、气喘等症状改善情况。

赞(0)
修元健康网 » 用于改善心包积液过多问题的经络有哪些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