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然谷放血的一点思考

前段时间,有位师兄来扎针的时候,发现自己脚内侧的肾经循行处有几条细小深紫色的瘀络,想要刺络放血疏通一下,我欣然从之,选了然谷穴附近几处较为明显的瘀络刺血。

(然谷穴刺血忘拍了,这是后续肾经瘀络刺血时所摄)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虽然表面上看着瘀络不大,但实际刺络时却出了不少瘀血。

当时刺的是左脚,但是出血量几可与委中放血比拟。就在刺络的过程中,师兄描述:

“整个右侧头部到颈部好像一下子通开了,轻松了不少,有种突然空出来一块的感觉”。并且从刺血当天晚上开始,连续好几天,出现了咽痒咳嗽的情况,排出了不少白痰。

师兄的体感不禁让我回想到2014年,当时我的外公中风时的场景。彼时初学中医的我,用倪海厦针灸视频中所教的针刺急救手法,在不去医院的情况下,经过一晚上就令其从昏迷转醒。在当时的急救针刺中,我不仅使用了常规的十宣放血、针刺人中、曲池、足三里等,还使用了然谷放血。

根据倪师的讲述,急性脑部外伤患者然谷穴处的血管会怒张,当于此处放血,能有效地治疗脑震荡、脑外伤所引起的剧烈头痛;

虽然外公是脑中风,但是颅腔压力增大、脑部淤滞的机理是一致的,理应同样适用。在操作时也确实如此,外公中风时然谷穴处的静脉可视及明显的鼓胀,刺破后深黑色瘀血出了不少。

现在想来,外公能这么快的醒过来,然谷穴功不可没。从师兄的体验来看,然谷处的瘀血放出能够快速直接的作用于头部,改善脑部的气血状态,降低颅内压,具有泻法的作用。

泻肾经能改善脑部气血的状态,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又为髓之海,肾与脑关系密切。而脑中风,脑震荡等情况都极易造成颅内压增高与脑部气血淤滞,都属于肾经的实证,因此泻肾经是准确方向。

至于为何取然谷穴而不是肾经的其他穴位比如涌泉、照海等,应该是针灸传统“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的运用;且另一方面来说涌泉穴处皮肤过厚,照海等穴皮肤太薄或血络不明显,难以刺络出血,故而取然谷穴最为合适。

但是为什么师兄会在刺血之后出现排痰的情况却让我有些费解,直到前几天,我忽然想起早先时候看到的一篇文章,原文是一位名叫张济民的医生在《南方医话》书中分享的经验,讲的是该作者偶然在医书中看到针刺然谷出血,能让人立饥,于是实验了几次,发现屡试屡验,就算针刺之前已经吃饱了饭,也可以很消除饱腹感并感到饥饿。这让我感到好奇,我又查找了很多医生运用然谷的医案,我发现有很多医生运用然谷穴治疗胃胀和积食的经验。说明然谷也能泻脾胃的实证,那么刺血之后出现排痰就可以解释的通了,毕竟痰湿也是脾胃经的实证,故而刺血后排痰是身体自然的排病反应。

等等,能消积食,治胃胀?这不就能够迅速排空肠道,降低腹内压吗。一提到这个,我又想起李可的徒孙孔乐凯博士的经验——以桃核承气汤做基础方调整治疗脑中风(无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急性期,疗效甚佳。

孔博士认为消化系统与大脑属于镜像关系,古人治疗脑部疾病与精神类疾病常常运用下法从胃肠道入手,如承气汤、抵挡汤、礞石滚痰丸、控涎丹等。他是这么理解的:

胃肠道不管是虚证(太阴病)或者是实证(阳明病),都易造成肠管膨胀(如消化不良引起的肠道胀气、便秘阻塞的粪便),进而引起腹内压增高,而腹内压升高可以直接影响脊静脉回流,进而影响大脑的静脉回流;腹内压升高可以通过膈肌传递等途径增加胸内压,增大的胸内压会妨碍脑静脉及淋巴回流,多途径的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参与了颅内压的增高。

许多老人脑中风的急性发作,是在马桶上,一使劲,腹腔压力快速增大,进而引起颅内压骤然增加所致。而根据孔博士的临床观察,脑出血患者大部分存在阳明腑实的情况。因此他主张用下法,通过降低腹内压来降低颅内压,临床多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法治疗脑中风与然谷刺血治疗脑中风,其机理相似。下法是通过降低腹内压进而间接降低颅腔、胸腔、盆腔的压力。

而然谷刺血则能直接作用于三个腔体,何以知之: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胷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

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

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

——《素问·缪刺论》

我在查找内经时发现,素问缪刺论中有多条条文叙述了然谷放血的治疗适应症如:重症咽喉肿大、胃胀、胸胁支满、急性心绞痛、腹盆腔内出血瘀血等。发现从咽喉到胸腔、腹腔、盆腔的急性实证皆可治疗。

关于然谷刺血的治症,我有一些思考,我觉得然谷刺血的治疗范围之广,起效速度之快,应当与冲脉有关。

从经络的角度看,然谷乃足少阴荣穴,能泻肾经实证,冲脉与足少阴并行,又与足阳明胃经于腹部相合。

胃为水谷之海,然谷放血可通过冲脉影响胃经,迅速排空胃肠道,能使人立饥,治疗胃胀积食的原理也是如此,因此能够降低腹内压;能治疗心痛、胸闷、胸胁支满说明能降低胸腔压力;还能治疗腹盆腔内瘀血,缪刺论的条文提示了然谷刺血能减轻三个腔体的压力并有明显的活血祛瘀效果。

我之所以认为然谷的效果是作用于冲脉进而影响任、督、胃、肾等经的,是因为冲脉乃五脏六腑之海,与任督一源三歧,与诸奇经正经关系密切,乃一身气血之蓄水池。诸经有实证,泻冲脉则等同于泻诸经,故而然谷刺血治疗范围涵盖上中下三焦。

现代医学的颅腔、胸腔、腹腔、盆腔概念,我认为可与灵枢四海理论中的髓海、气海、水谷之海、血海分别对应。根据我的师门所传,冲脉即密宗修炼之中脉,统摄一身气脉。冲脉乃奇经中之奇经,四海之海。泻冲脉,即可泻诸经,可泻四海,可泻四腔实证。

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于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

——《灵枢·逆顺肥瘦》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素问·骨空论》

乙巳年春阿凸随笔

赞(0)
修元健康网 » 然谷放血的一点思考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