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染病病程角度理解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在经方中的存在颇有迷惑性,其本为麻黄类方,却又现于厥阴病篇,历代倡其“非仲景方”者不在少数。如何理...
《伤寒论》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在经方中的存在颇有迷惑性,其本为麻黄类方,却又现于厥阴病篇,历代倡其“非仲景方”者不在少数。如何理...
(一)关于《伤寒论》诊脉法 中医的诊脉法不是一开始就是寸口脉法的,早期是众多的脉学系统并存,这稍留意于考古出土医学文献即知。大概秦汉时代,手足腕踝处的脉动处是最早的诊脉部位,诊脉动即是诊脉之“动气”,这些部位既是诊脉部位(脉口,“是动则病”...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
便 秘 案 绎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清代医家 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张仲景将便秘分为脾约、阴结、阳结,李东垣则分为热燥、风燥、阳结、阴结,其后又有风秘、冷秘、气 秘、热秘、虚秘、湿秘等名。 叶氏将便秘,除称为“便闭”...
诊断现场 患者刘某,男性,62岁,退休人员,因“反复咳20年,再发半个月”于2018年1月9日就诊。 患者自诉过去20年每逢冬天或气温骤降均可诱发咳嗽,曾多次诊断为“肺炎、支气管扩张”,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可缓解,但易复发。半月前因感冒出现...
《神农本草经》: ●天门冬(上品):一名颠勒.味苦平.生山谷.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升麻(上品):一名周麻.味甘平.生山谷.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邪蛊毒.久服不夭.轻身长年。 天门冬这么一味...
作者/马荣波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后七里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日期:2019年2月3日 D某,女,8岁,身高150厘米,体重35公斤。 人:体型偏瘦,面黄,眼睛明亮,有神,怕冷。柴半体质。 病:主诉为发热2天。 现病史: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
我们来简单讲讲五脏体系、六气之标本中气、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一些内容。 五脏藏五神 五脏者,五藏也。五脏是干什么的?在我看来,五脏是藏五神用的,五神的家。我们讲,心藏神,神从哪来?两精相搏谓之神。人之生,本于先天,先天就是两精,你说父精母血...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麻黄之实,中黑外赤,其茎宛似脉络骨节,中央赤,外黄白。实者先天,茎者后天,先天者物之性,其义为由肾及心,后天者物之用,其义为由心及脾肺。...
《伤寒论》以六经发热的特点、类型、辨证治疗等系列论述,为后世治疗发热奠定了辨证诊治的基础。张仲景治疗伤寒发热,因病立法,依法制方,用药丝丝入扣,对病情往往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一法。 ①辛温解表 用于伤寒表实证。其病机为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