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中阻型胃溃疡

湿热中阻型胃溃疡是中医消化性溃疡的常见证型,属于“胃脘痛”“痞满”“吞酸”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或引背、得食不减,伴有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喜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体征可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2] [4]
治疗遵循燥湿和胃、清热利湿原则,常用清中汤、陷胸和胃汤等方剂 [2] [4]。核心用药包括黄连吴茱萸配伍清热,蒲公英黄芩清热化湿,法半夏紫苏梗理气和胃,配合制海螵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 [1-2]。针对湿热瘀阻病理特点,常辅以失笑散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 [1] [3]
《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将其列为标准化证型 [4],临床研究显示该证型在活动期占比高。周仲瑛通过动态调整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例提升疗效 [1-2]
中医病名湿热中阻型胃溃疡
常见病因湿热中阻,气机不利
常见症状胃脘疼痛,或引背,嘈杂灼热,得食不减,口干口苦,渴不喜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病机

湿热中阻,气机不利。

治法

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方药

清中汤加减:黄连6克,栀子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茵陈15克,白扁豆10克,厚朴10克,延胡索克,竹茹5克,薏苡仁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

热象盛者,加金银花10克,蒲公英10克,黄芩克;口黏纳呆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热盛便秘者,加枳实克,瓜蒌仁15克,大黄(后下)10克;气滞腹胀者,加苏梗10克,大腹皮10克;大便带血者,加大黄炭6克,三七(分冲)3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湿热中阻型胃溃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