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发生率比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癌症确诊时和癌症中期,30%~45%的患者有中度到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中有70%~80%伴有疼痛。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着疼痛的折磨。我国现有癌症患者200多万,每天受癌痛折磨者也有100万人以上。
癌痛患者中,50%为中度至重度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统计资料表明,癌痛得不到充分治疗是个普遍现象,是个极其严重而被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控制癌性疼痛列为癌症综合规划的四个重点之一。
癌性疼痛的病理机制较复杂,从目前研究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癌症本身引起,由于癌肿压迫神经及邻近组织,引起周围组织缺血、坏死;癌细胞浸润到淋巴组织产生炎症和化学致痛物质;癌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导致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癌细胞侵入内脏和血管引起内脏梗阻、动脉闭塞、静脉瘀血、肿胀,刺激胸壁、腹壁、内脏包膜、血管神经感受器而致痛。
(2)由抗癌治疗引起,如肺癌、乳腺癌术后产生的神经痛,化学药物引起的组织反应,放射治疗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及纤维增生压迫神经。
(3)由于癌症病情恶化,营养不良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和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目前国内外现代医学治疗癌痛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肿瘤治疗,通过放疗、化疗、手术等手段,使肿瘤缩小至消失,以消除产生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另一方面为对症止痛治疗,如不同途径的镇痛药物治疗,不同部位的神经阻滞治疗,电刺激、神经外科手术等,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方便的治疗方法便是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疼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已经使用大乌头煎治疗腹痛,《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云:“腹满,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三国时华佗的麻沸散已用于手术止痛。《素问·举痛论篇》中详细地讨论了各种疼痛的病因、病机、诊断,并首次提出了“不通则痛”的病机,《素问·脏气法时论篇》又指出“不荣则痛”,为后世辨证论治疼痛奠定了基础,指出了治疗大法。《伤寒论》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痛证进行了分型论治。
中医认为,癌性疼痛多为气机失调、瘀血阻滞、痰凝积结、湿邪内阻、毒火结聚、虚衰失调所致,而且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亦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基于肿瘤不同的发展阶段病机有异,虚实亦有偏重之别,一般而言,肿瘤早期、中期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并见。临床治法亦因癌痛病机的不同而异,因此癌痛治疗多以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软坚、理气行滞、温阳通络、攻积破坚等为治疗大法。
总的来讲,治疗癌性疼痛要把握两点原则,一是要温通,二是要活血通络。温通药王老喜欢这样用:如痛在四肢用桂枝,痛在骨头用细辛,痛在肌肉用白芥子,痛在小腹用乌药,痛在腹部用干姜、川椒,痛在脑部用藤梨根,疼痛寒凝明显用附子。活血通络止痛药,王老喜欢用虫类:全蝎、蜈蚣、白花蛇、蜂房、壁虎、干蟾、穿山甲等。
中医治疗癌痛方法大体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其中具有一定特色的为中药外治。《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化。”中药外治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黏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某些毒副作用,特别是晚期疼痛患者正气已虚,不耐攻伐,脾胃吸收功能减弱,单靠内服效果不佳,外治更具优势。
中药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王老的研究生曾做过一些研究,中药镇痛膏即是其中之一,其组方特点在于以温通为主,气血兼调,佐以安神,治法突出温通、行气、活血三方面。方药组成由川乌、川椒、细辛、元胡、干蟾等十余味而成。其临床观察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显效为36.7%,完全缓解为33.3%。基础实验亦显示其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对癌痛有肯定的疗效,内服、外用均有效果。它止痛虽不如西药迅速,但疗效稳定持久,还可针对原发病本身进行治疗,又有多种给药途径,且无耐药性、成瘾性等副作用。另据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氧灌流,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及瘤栓形成;调节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功能,改变内环境,提高机体的痛阈值,减少对不良刺激的反应,减轻疼痛的发生。中药对癌痛还有预防作用,据临床观察,凡常服中药的患者,肿瘤即使到了晚期也较少发生疼痛,虽然没有专门服用止痛中药也是如此,这可能与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关。
还有一些单味药及中成药外用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比如藤梨根,用于颅内肿瘤伴头痛者;对有体表肿瘤伴疼痛者,王老常让患者找活的癞蛤蟆,将其皮撕下,贴于患处,有止痛抗癌效果;对体表肿瘤伴红肿热痛者,用鲜芦荟捣烂外敷,有止痛效果;对乳腺癌或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将香附打粉制成饼状外敷,也有一定止痛消瘤作用;中成药蟾酥丸或玉枢丹研磨后外敷,也有一定止痛消瘤作用。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