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谈“2型糖尿病”的辨证大法与注意事项

本病不少中医拘泥于阴虚火旺之论,不详阴阳、寒热真假,妄投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剂。仲景曾在厥阴篇中警示,“下之利不止”,是断其生化之源。白虎、六味辈虽不是下法,然其寒凉之气与下法无异。寒凉之品首伤中宫,太阴告急则五脏六腑失其养,少阴之气亦将不保。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阴津精血当易再生,阳气耗损则难恢复,故临床每见消渴病轻者重、重者死的悲惨结局。

治疗大法

(一)龙雷之火上炎时,急则敛固,用引火汤、大剂桂附地黄汤先引火归原,看胃气之盛衰,择加人参、干姜、白术等理中之品。

(二)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悸、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等厥阴主症悉见,则用乌梅丸。若出现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的症状,可合用封髓丹。另乌梅丸中原无炙甘草,但我们在用乌梅丸时必用。

乌梅丸炮制法中,将全药研末后,还有一道工序,即“蒸之米下”,这一句至关重要,不能认为可有可无。何为“蒸之米下”?即药末置于笼中,上覆一层粳米,待米熟去米留药,这显然是为了“资其谷气”(谷气,脾土之气)。

(三)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

附子30~90g,肉桂10g,人参30~60g,炒白术30~60g,干姜30~60g,炙甘草30~90g,砂仁30g,生半夏30g,白芍45g,山萸肉90~120g。

化裁该方以运太阴,固少阴,敛厥阴。

注意事项

(一)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切虚损大证首要是保胃气(中气)。

(二)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

(三)服药期间,杜绝房事(切记)。

(四)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出现排气、排便多,且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的思路。

总结

对于消渴病的治疗,以喻嘉言之“律五条”与同道共勉:

(一)凡治初得消渴病,不急生津补水,降火撤热,用药无当,迁延误人,医之罪也(注:此节所言“生津补水,降火撤热”当做调畅气机讲,使得辛金降而癸水当生,戊土降而郁热自消,而不是用知柏地黄类滋阴泻火)。

(二)凡治中消病成,不急救金、水二脏,泉之竭矣。不云自中,医之罪也。

(三)凡治肺消病,而以六味地黄治其血分;肾消病,而以白虎治其气分,执一不适,病不能除,医之罪也。

(四)凡消渴病少愈,不亟回枯泽槁,听其土燥金不生,致酿疮疽无救,医之罪也。

(五)凡治消渴病,用寒凉太过,乃至水胜火湮,犹不知返,渐成肿满不救,医之罪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李可谈“2型糖尿病”的辨证大法与注意事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