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保肝的中成药,帮你扫清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酒要顿顿喝、肉要顿顿有,少了一样都觉得饭不香。久而久之,出现了腹胀厌食、口苦泛恶、舌苔黄腻、小便发黄、大便黏腻等症状。

去医院一检查,发现转氨酶已经升高,还可能伴随肝炎、脂肪肝等明确诊断。如果放任不管,肝细胞持续受损,可能逐步发展为不可逆的肝硬化,甚至引发肝癌。

如何降酶保肝?今天,梁医生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常用中成药,帮你守护肝脏健康。

中医对肝病的认识

从中医的角度看,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问题,离不开 “痰” 、“热”、 “瘀” 。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饮食不加节制,经常摄入过多的油腻甜食与酒水,这些超出身体运化能力的部分,就会在体内积聚成一种被称为“痰湿”的病理产物。

它就像体内无法正常代谢的黏稠垃圾,不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还会堆积于肝脏,为脂肪肝的形成埋下“祸根”。

痰湿在体内郁积过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熏蒸肝胆,就会导致肝脏功能失调,出现口苦、尿黄、胁肋胀痛等类似肝炎的症状表现。

若湿热与痰湿持续交结,会进一步阻滞肝内气机运行,导致气滞;气机不畅则血行受阻,渐成瘀血。

痰湿、热邪与瘀血相互搏结,日渐损耗肝络,最终导致肝体失养、肝络受损、质地变硬,逐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肿瘤 。

所以,保肝护肝的核心在于“化痰湿”、“清湿热”、“散瘀滞”。

一个中成药 保肝又护肝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中成药名为“肝苏颗粒”,其主要成分是赶黄草,能起到降酶,保肝,退黄,健脾的功效。

赶黄草,又名扯根菜,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属于四川古蔺的道地药材,具有除湿退黄、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散瘀四大功效。

《四川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明确指出,赶黄草可以用于黄疸、水肿、脂肪肝、肝损伤。

肝苏颗粒功效详解

1.降酶与退黄(治标):

若肝胆被湿热病邪困扰,易使胆汁代谢失常而外溢形成黄疸。该药能清泄肝胆郁热,引导胆汁回归常道,从而消除黄疸。

同时还能利水消肿,通过小便将体内淤积的“湿浊热毒”排出体外,清除损伤肝细胞的病源,实现转氨酶的下降。然后凭借其活血散瘀之功,改善肝脏内部的气血循环,为肝细胞的修复创造良好环境。

2.健脾(治本):

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最容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腹胀、厌食、乏力等症状。而脾虚又会内生湿浊,反过来加重肝脏负担。

肝苏颗粒可以健脾。脾的功能强健,才能有效运化水湿,杜绝“痰湿”和“湿热”的产生,从根源上为肝脏减负,实现长久的“保肝”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赶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如没食子酸、槲皮素等)具有显著的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抑制乙肝病毒等作用。

全方集清热、祛湿、健脾、散瘀于一体,共同达成了退黄、降酶、保肝的核心目的。

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摘编、修改。禁做商用。

●文章中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使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转载】一个保肝的中成药,帮你扫清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