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转载:浅谈《金匮要略》冲脉病证治规律|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87)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冲,有要冲、要道的涵义。《说文解字》:“冲,通道也。”《集韵》:“冲,要也。”冲脉为十二经气血通行之要冲,故在《灵枢·动输》中有:“冲脉者,十二经脉之海也”、《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冲,亦有冒犯之意。心者,君主之官,居阳中之阳,冲脉之气由下而上扰心,即冒犯之意。《黄帝内经》中曾多次提到冲脉病证,但多详于理而略于方,对其治疗更是提及甚少,直到汉代张仲景才在《金匮要略》中丰富了冲脉病证的治疗方法。本文从奔豚、腹满寒疝、支饮、妊娠恶阻等病系统归纳总结了冲脉病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冲脉上逆——奔豚

《难经·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认为奔豚之气发源于肾,沿冲脉上行。《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在注解此条文时,张路玉曰:“气上冲胸腹痛者,阴邪上逆也。”多纪元坚曰:“奔豚一证,多因水寒上冲,故治法不出降逆散寒。”而笔者却认为无论是从病因还是从病机角度考虑,奔豚之气都是火。原因《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title插图%num

1.1奔豚汤证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中有:“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腹痛,是有客邪在腹也;奔豚之气至,即火之所至;往来寒热是因为里有实热、外有客寒,少阳枢机不利也,而奔豚之气,聚散无当,发则热退,退则为寒。尤在泾、陈修园等认为奔豚是由肝郁而发,谬也。独魏念庭识仲景本意,认为少阳为阴阳升降之路,奔豚之气上下往来,故而寒热交作。奔豚汤中半夏、生姜辛散以开之,黄芩、生葛、李根皮苦寒以泄之,芎归、芍药引入血分以理之,芍药、甘草甘缓以止痛,所以治气凝热聚,伏而不散。据《本草别录》记载:“李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正是合乎热者寒之的治则,也是对冲脉是火邪的佐证。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1.2桂枝加桂汤证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明确指出,发汗后太阳余邪仍在,以烧针更发其汗,伤其津液,故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为奔豚。该病针处被寒,寒者热之,故灸其赤核处,使寒邪外散;太阳余邪未解,当以表药发之,以热药逼之,故用桂枝加桂汤升阳散邪,固卫补中。火郁发之,桂枝,辛甘温散,善解肌,使冲脉之火汗而发之。《神农本草经》记载:“牡桂,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从该段文字记载可知桂枝具有治疗上气逆之功。然而在“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关于桂枝作用有两种说法:一说加桂枝,振奋心阳,降逆平冲;一说加肉桂,温肾纳气。桂枝并非沉降之品,何来平冲降逆之用,探其根源还是在将冲脉之气误解为水邪上逆;而肉桂最早在出现在陶弘景的《本草经注》中,也不合其义。故笔者认为此处的桂枝以升阳散邪之用,因势利导,来解上气逆之患。

%title插图%num

1.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尤在泾曰:“冲脉之火,得表药以发之则动,故汗后引发冲脉上行。”脐下悸,欲作奔豚但未成者,是因为有水饮内停,阻遏冲脉上行。虽然冲脉为火邪,但并非纯阳之火,不足以将水饮温化成气,仅导致脐下筑筑动悸。重用茯苓以祛水饮,桂枝升散冲脉之火,炙甘草大枣以建中气,土厚则阴火自伏。

纵观奔豚三证,正如刘渡舟所言:“内伤发热,寒热并不并见,其热为燥热,有时发作,乃下焦阴火上冲,必近寒凉,或热极汗出,方得减退。”

2温燥动冲——支饮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36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尤在泾认为,服青龙汤已,设其人下实不虚,则邪解而病除,若虚则麻黄、细辛辛甘温散之品,虽能发越外邪,亦易动人冲气。仲景在38条中也做了解释“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冲气,冲脉之气也。尤在泾有云:“冲脉起于下焦,挟肾经上行至喉,阳气飞越于外,内不和则口燥,口燥则多唾。气冲胸咽,面热如醉,皆冲气上入之候也,茯苓桂枝能抑冲气使之下行,然逆气非敛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敛其气;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笔者十分认同尤在泾的这段医理,冲脉上行,即火邪上行,火性炎上,故面热如醉,是冲脉上行的症候;但并不认同他的方解。茯苓治水为君,祛除残留支饮,桂枝升阳散邪,兼治下焦虚寒,并非抑制冲脉上行;逆气非敛不降,故以五味子之酸敛其气。

%title插图%num

3冲脉寒凝——腹满寒疝

%title插图%num

3.1大建中汤证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4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痛,上冲皮气,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论述了虚寒性腹满痛的证治方法。《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于气。”正是对该条最完美的解释,寒性凝滞,寒性收引,阻遏冲脉正常运行,气机逆乱,故出现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寒者热之,非蜀椒、干姜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温之,人参饴糖补气缓中,温阳助运,气机自畅,诸症悉除。

%title插图%num

3.2当归生姜羊肉汤证

18条“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该条论述血虚内寒寒疝的证治。其病机与上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有胁痛里急的表现,是由于血虚不荣导致腹中拘急疼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选用血肉有情之品的羊肉补虚生血,填补冲脉亏虚。

8条“夫瘦人绕脐痛,必有冷风,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本条论述的是寒疝误下的变证,误下损伤肾气,导致气冲;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因为脐中有风冷之邪,故不冲者是在心下火邪与风冷寒热错杂成为痞证。

%title插图%num

4冲脉逆气——妊娠恶阻

%title插图%num

4.1桂枝汤证

冲脉起源于胞中,聚血为海,以养胞胎。《金匮·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第1条描述了妊娠之初,胎元初结,经血渐蓄,冲脉气盛,经血不泻,其气上逆,胃失和降,令人逆气,而见妊娠恶阻轻证。故用桂枝升散冲脉之浊气,芍药与之共调阴阳,和脾胃。

%title插图%num

4.2干姜人参半夏丸证

医理有云:产前忌热,产后忌寒。方中多用辛热之药,以方测证,是因脾胃虚弱,水液留滞成痰;妊娠冲脉上逆,痰浊遂涌,呕吐不止。方用干姜温益脾胃,半夏开逆降气,燥化痰浊,人参补中益气。并且为丸剂以图缓之。

结语

综上所述,冲脉病证有虚有实,寒邪和饮邪会影响冲脉的正常气机运行,风邪和热邪会助长火势;误汗或温燥太过也会伤及阴液引发冲脉病证,但其病机总归为火邪,以逆气里急为主要病理表现。与冲脉关系密切的脏腑有肾、胃、心、肺、胞宫;与冲脉关系密切的经脉有任脉、督脉、肾经、胃经。冲脉病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逆气上冲,表现为心痛、心烦,胸闷胁胀,腹痛里急;二是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如男女不孕不育,月经不调,遗尿等。在临床中面对此类病症我们根据冲脉循行规律,首先找准病因,把握病机,更要做好辨证施治,虚则以建中补之,实则用苦寒泻之,寒则温经散寒畅之,饮则淡渗利湿达之,热则助阳化气散之,当然还需要以酸敛之,以苦降之。这体现了仲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

%title插图%num

赞(1)
修元健康网 » 转载:浅谈《金匮要略》冲脉病证治规律|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87)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