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高手竟然这样理解和应用桂枝汤,差距在哪里?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代表方剂,但不是唯一方剂。太阳中风证作为一个复杂的病证,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可出现多个不同的阶段性表现,从而形成若干个证,如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证、太阳中风兼水停三焦证、太阳中风表不解而见里证等。桂枝汤证仅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五苓散证、小柴胡汤证等,因而又可以用五苓散、小柴胡汤等方剂加以治疗。

桂枝汤在整个《伤寒论》中,应用极为广泛,其适应证绝非仅限于治疗太阳中风证,如属太阳伤寒证,经过汗下后,表邪不解,或虽经汗解,但又复感风寒病在表者,此时不宜用麻黄汤之发汗峻剂,可用桂枝汤以解表。此外,多种因脾胃不和或营卫不和的病证,都可用桂枝汤加以治疗,如患者内脏无异常,只是因营卫不和,而不时自汗出,或伴以发热,非太阳中风证,亦可用桂枝汤在发病前服药取汗,使营卫和而愈。另桂枝汤的功效,殊非解表一端,又可助阳益阴,在表调和营卫、解肌散邪,在里调理脾胃、温里散邪。因此,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二者不能等同论之。

一、桂枝汤的功效及应用

桂枝汤具有多种功效,它不仅是太阳中风证的主方,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杂病。

1、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外感风邪所致的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杂病、病后、妊娠、产后等见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属营卫不和者。

2、健脾和胃,复建中气:治疗脾虚胃弱所致腹泻、腹胀、(经常)感冒、纳呆、小儿疳积等病证。桂枝汤治疗的经常感冒,乃属脾胃虚弱所致。脾乃营之本,胃乃卫之源,故桂枝汤外能调和营卫,内则健脾和胃。方中桂枝,《本经》云其“补中益气”;芍药,《本草纲目》谓其“安脾肺,收胃气,理中气,治脾虚中满”;生姜、大枣、炙甘草是调补脾胃的圣药,五药合用,健理中气之力甚强。

3、温补肝阳,缓肝平木:治疗阳痿、阴囊冷、双手抖动、巅顶冷痛、胆怯、四肢不温、少腹冷痛等由肝阳虚导致的病证及脚挛急、腹中急痛等筋脉拘急之病。

4、扶助心阳:治疗心动过缓属心阳虚者,可用本方酌加参芪,取效常捷。

5、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治疗冻疮、顽固性荨麻疹、痹证、痛经等病者,因寒邪外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而致,用桂枝汤温经活血。《本草思辨录》说:“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芍药,《本经》云其“除血痹,破坚积”;《别录》则载其“通顺血脉”。

二、桂枝汤的禁忌证

1、外感风寒表实证禁用。

2、太阳病下之后,邪已入里,没有表证者,亦应忌用。

3、温病初起,但发热不恶寒,有汗而渴,舌红苔黄,脉数者禁用。

4、外感而有吐脓血者慎用。

5、阳热内盛者禁用。

6、内有湿热,尤平素食酒者,应禁用或加减使用。

7、服药期间,注意休息,忌生冷、五辛、油腻等具有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三、桂枝汤的加减方及应用

1、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桂枝汤方减量加葛根。主治表虚证兼项背强痛,挛急不舒。多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日久不愈、顽固性荨麻疹、毛囊炎、落枕、虚寒胃痛、神经性头痛、颜面神经麻痹、面肌抽搐、原发性眶上神经痛、高血压、动脉硬化伴有头痛、项强等,此方对痢疾初起或急性腹泻兼见桂枝汤证者,亦可加减应用。

2、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桂枝汤加附子。主治表阳不固,外感风寒。症见恶风,漏汗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及寒疝,腹痛,手足厥冷,身痛不仁。多用于治疗产后漏汗、阳虚漏汗、大汗亡阳、腹痛、寒疝、风寒湿诸痹。

3、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主治风湿痹证。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小儿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具有阳虚津伤证者。

4、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主治宿有喘疾,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多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小儿肺炎后期、迁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病证。

5、桂枝新加汤(《伤寒论》):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加人参三两。主治气阴两虚兼寒凝之恶寒发热,汗出,身疼痛,脉沉迟。多用于治疗年老体弱之流感及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属于体虚感受风寒湿邪者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虽然没有外感,但时有微寒,时而微热,气短多汗,饮食少,睡眠差等证。

6、桂枝加桂汤(《伤寒论》):桂枝汤原方加重桂枝用量。主治阴寒内盛,心阳素虚;或汗后感寒;或过汗伤阳,心气不足,引动下焦肾间水寒之气乘阳虚上冲而发的奔豚证。多用于治疗气上冲胸之奔豚气、呃逆,预防和治疗冻疮。

7、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桂枝汤倍用芍药。主治太阳中风证误下,阳邪转属太阴,中焦气血失和,发热恶寒,自汗,腹满时痛,喜按,下利。多用于痢疾、慢性泄泻、拘挛、历节痛风、坐骨神经痛、胃痉挛、肠痉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溃疡病等属于脾胃不和者,有一定作用,也可用于治疗产后乳腺炎。

8、桂枝去芍药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主治胸阳虚损不振之胸满,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脉促。对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属于胸阳不振者,可酌情加减应用。

9、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主治胸阳虚甚之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胸满,脉促或微,微恶寒。多用于治疗风寒偏重的痹证。

10、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主治心阳虚之心悸,惊狂,卧起不安,胸脘满闷,气冲脐下悸。多用于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属于心阳虚者。

1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加龙骨、牡蛎。主治阴阳两虚,男子遗精,女子梦交;小腹弦急,外阴部寒冷,目眩,发落,脉芤迟。多用于治疗失眠、阳痿、遗精、多汗、盗汗、心律不齐、遗尿、低热。

12、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桂枝汤重用芍药加大黄。主治太阳中风证误下,表证未罢,兼腹满实痛,拒按,大便秘结。多用于痢疾、荨麻疹及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而见腹满痛,大便秘结等。

13、桂枝加黄芪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加黄芪。主治阳气虚弱,水湿潴留肌肉之黄汗病及黄疸虚证。多用于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汗出症。

14、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桂枝汤去生姜,倍用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冷,麻木,甚至青紫,恶寒,腹中冷痛,或腹中拘痛,或寒入经络,肩、腰、腿、足及其他部位冷痛,脉细欲绝。多用于治疗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冻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5、瓜蒌桂枝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加瓜蒌根。主治身体颈项强急,俯仰不能自如,头痛,发热恶风,汗出。多用于治疗落枕、颈椎病、面肌抽搐等属于风寒外束,筋脉失养所致者。

16、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倍生姜,去甘草,加黄芪。主治血痹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紧涩。多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末梢神经炎、雷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周期性麻痹、颈椎病、面神经麻痹、肩关节周围炎、原发性脑萎缩等。

17、小建中汤(《伤寒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主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痛减;或虚劳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虚劳阳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多用于病后、产后及久病虚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

18、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桂枝汤重用芍药加饴糖、黄芪。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病情较小建中汤为甚。多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冠心病、慢性肾炎、长期低热、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前便血等。

19、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加乌头。主治表里俱寒,营卫不和,腹痛,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遇寒则急,手足不温或麻木不仁。多用于治疗寒疝、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及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盆腔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20、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去大枣,桂枝、生姜增量,更加附子、白术、防风、麻黄、知母,可治湿热痹。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支气管炎、麻疹肺炎、肩关节周围炎、深部组织炎等。

21、葛根汤(《伤寒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主治外感风寒重证或兼下利。多用于治疗乙脑、流感等病毒感染初期兼表证,对急性结膜炎、中耳炎、颈椎病、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胃肠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等有较好的疗效。

22、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半夏。主治外感风寒重证兼呕吐。多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2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吴茱萸。主治气血虚弱、寒邪凝涩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胆石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24、炙甘草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加人参、麦冬、生地、阿胶、麻子仁。主治心阴阳两虚之脉结代、心动悸。多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大动脉炎、更年期综合征等。

25、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去白芍加厚朴、大黄、枳实组成。本方主治太阳表邪未解兼见阳明腑实证。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单纯型肠梗阻等见有发热脉浮、腹满等表里同病者,每多用之。

26、柴胡桂枝汤(《伤寒论》):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轻者。多用于治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癫痫发作等见有太阳少阳证候者。

27、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本方为桂枝汤与麻黄汤两方的合剂,更小其剂,只有麻桂两汤总剂量的1/3组成。主治太阳表证,日久不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面赤,无汗,身痒。多用于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疟疾热多寒少、肢体疼痛、体虚或老年人罹患感冒、过敏性鼻炎。

28、桂枝二麻黄一汤(《伤寒论》):本方为桂枝汤与麻黄汤二比一用量的合方。主治虚人之风寒郁表轻证。多用于治疗雷诺症、哮喘、顽固性荨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等。

29、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桂枝汤与越婢汤二比一用量的合方。主治风寒郁表兼内热之轻证。多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肌肉及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30、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金匮要略》):桂枝汤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主治阳虚阴凝,水饮内停之“心下坚、大如盘”的气分病。多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肾下垂、急性肾炎、腹胀、风湿性关节炎、心悸等。

3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论》):桂枝汤去芍药、生姜,加茯苓。主治脐下悸动或心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多用于治疗奔豚、癔症等。

3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论》):桂枝汤去生姜、大枣、芍药加茯苓、白术。主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身振振摇,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急性心包积液、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桂枝汤与营卫不和

营卫理论源于《内经》,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脏腑、经络、气、血、精、津、液等构成了中医学的形态、功能学。营卫不和是不少疾病的基础病理改变。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加以发挥,创调和营卫之主方——桂枝汤,并以此为基础治疗多种疾病,疗效卓著。对于营卫不和与桂枝汤,后世亦有众多论述,现代更有深入研究。

刘氏认为营卫不和主要取决于营卫正气本身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非桂枝汤证所独有。营卫不和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出现的病理反应,表现形式有三种:其一是卫闭营郁,其特征是卫气闭而不开,正盛邪实,肌表闭塞,多见无汗;其二是卫虚营弱,卫气开而不固,营阴外泄,多表现为自汗不止;其三是卫阳不足,邪滞肌腠,卫气开而不畅,合而不密,多表现为虽有汗但汗出不畅,表证依存。桂枝汤证的病理特征正是属最后一种形式。因此,在治疗上,对于闭而不开者,重在开发皮毛,宣通闭塞,通卫以畅其营,如麻黄汤例;对于卫虚不固,营不内守,开而不闭者,治疗重在固卫敛营,以使卫气充旺,则营阴内守,如玉屏风散例;对于卫气开而不畅,合而不密者,治则重在双调开合,以使开而畅达,合而固密,此即是用桂枝汤之根本目的。

桂枝汤证营卫不调的原因有二:一则寒邪外袭,阻滞肌腠,营阴之气运行不畅;二因卫阳功能不足,不能温煦宣通,固护无力所造成的。但尚未达到虚损难复的严重程度,仅仅是一时性的机能不协调而已,所以不属于虚证,只是功能失调。因此,不用参、芪、姜、附之类益气温阳,而以桂枝汤辛温宣通卫阳,益阴通营疏滞,从而使营卫和则愈。另从《伤寒论》原文桂枝汤后服法以及临床上用桂枝汤治表虚自汗等情况来看,提示桂枝汤对汗腺功能有调整效果,以药测证,可以看出桂枝汤证营卫不和,存在着功能调节异常。应用桂枝汤的目的,就在于调整紊乱了的功能,使之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江氏认为“卫强”指外感风寒之邪客于肌表,卫气浮盛于外,与邪抗争而言;由于卫气奔越抗邪而不能正常的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使肌腠疏松而致表虚,卫气奔越于外,不能卫护营气,营阴不能内守,这就是所谓的“营弱”。由于营卫通脾胃,邪犯脏腑,以致脾肺失调,胃失和降。因此,卫阳不足,营卫不和才是病变的本质。但应当指出的是,桂枝汤证的卫阳不足,仅仅是相对麻黄汤证的卫气闭郁、卫气尚实而言的,这与玉屏风散证的卫虚不固、纯虚无邪的表虚证有着本质的区别。若把桂枝汤证与表虚证等同起来,又不免失之片面,易将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

何氏对营卫不和证进行探讨,认为:①营卫具有阴阳属性;②《伤寒论》中营卫不和有四种证型,即卫强营弱、卫弱营和、营卫俱弱、卫强营郁;③治疗营卫不和的主方是桂枝汤。营卫不和中前三种情况的治疗均以桂枝汤为主。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具有以内因为主、外因为次的特点,营气或卫气的不足是其内因,外邪的侵袭可加重营气、卫气的不相和谐,其病理变化与营卫不和证的基本性质较吻合。而麻黄汤、大青龙汤等病证以外邪侵袭为主,病变性质较为单纯。从组方配伍来看,桂枝汤阴药与阳药相配,气血兼顾,营卫双调,麻黄汤和大青龙汤等则专事发汗解表,不能兼顾气血,所以后人有称桂枝汤证为营卫不和证;④从研究分析桂枝汤方着手,提出营卫不和的本质主要是机体某些功能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产热与散热的不平衡,汗出多少的不平衡,防御功能的下降,同时伴有消化功能的减退。这些方面的异常与营卫所主的生理功能有关。从中医学角度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营气或卫气或营卫之气的不足,均可导致营卫不和,外邪的侵犯可加剧或促发此种状况。营卫不和进而可并见气血不和,乃至阴阳失调,从而加剧了机体功能的不平衡。

张氏提出营卫不和为桂枝汤证的基本病机。生理状况下,营气和卫气各行其职,如此则阴平阳秘,病无由生;反之,人失于调养,外感、内伤均可导致营卫失和。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实质在于:①顺营卫之性,阴阳并调;②从阳引阴,调和脾胃;③立足中焦,开发营卫生化之源。

余氏通过分析桂枝汤及其变化应用,认为桂枝汤法为太阳中风而立,太阳因感邪轻重、病程久暂、体质强弱、阴阳偏盛偏衰、治疗得当与否,可出现各种兼证或合病,但病属太阳中风,均有营卫不和之证,故治疗以桂枝汤调和营卫,适当加减兼顾他证。

郭氏探究甘温除热法的源流,发现甘温除热法并非始自李东垣,桂枝汤是一首“外证得之,可以解肌散风寒;内证得之,可以补中和阴阳”的伤寒、杂病兼治的方剂。它所治疗的“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是由于营卫不能协调所致。方中桂枝辛温走散,入气行卫;芍药甘微寒,入血和营;甘草、生姜、大枣入中焦脾胃,意在补益营卫之源。卫气流行而内入,营血充盈而敛卫,营卫调和则发热自解,可见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治疗此病也是甘温除热法的体现。

阚氏认为桂枝汤是治疗营卫不和证的主方,但是不应将营卫不和证和桂枝汤形成一对一的思维模式,况且仲景条文中用“桂枝汤主之”较少,而“宜桂枝汤”者用之较众,目的在于提示应宗桂枝汤立方组药之法,而不必苛求桂枝汤原方。再者营卫不和还有其他类型,如卫强营郁之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则必需峻药发汗,才能使营卫调和。

贺氏等认为桂枝汤既可治伤寒,又能治虚劳;它既可作解表剂,又可作补益剂,功效是多方面的,但其病机却均为营卫失调。因此,营卫失调证,表、里均可有之,然桂枝汤虽可通治百病,但万变不离“营卫失调”这一病机,故医者在应用本方时,必须明察阴阳,谨守病机,方可万举万当,有的放矢,提高桂枝汤在临床上的疗效。

桂枝汤的功效主治研究

柴氏认为解肌与解表,不仅是表证的两种不同治法,而且是桂枝汤与麻黄汤功效特点的概括。《伤寒论》谓桂枝汤发汗、救表、解表、攻表,皆是其功用的泛指,可以与麻黄汤互称,而解肌则是与麻黄汤功效相对比而言。麻黄汤不能解肌肉之邪,因而不能以解肌互称。

陈氏认为仲景谓桂枝汤可发汗,不过是言太阳病总治则的—个概词,而桂枝汤确是一张“扶阳益阴,调和表里”的方子,专为虚证而设,并无发汗作用。其原因是:①从太阳中风的因、证看,中风是平素正气不足,复受外邪损伤表阳,卫外不固,汗出津伤,以虚为主,只能桂枝汤扶阳益阴,岂可言汗;②从桂枝汤组成看以治虚为主;③从桂枝汤方后注分析药后啜粥来看,是为

了补益中焦,以益气血生化之源,既助桂枝扶伤之阳气,又协芍药敛已泄之阴津;④从桂枝汤变方及临床应用来看,可以证实其扶阳益阴固表作用。

张氏提出《伤寒论》中关于桂枝汤禁用原因是本方偏于温补,对实证不可用。其补益“乃滋阴和阳”,即补益营卫。桂枝汤实现“调和营卫”功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补益营卫”。张氏对桂枝汤类方剂临床运用统计分析表明,临床运用各类症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汗出、神疲体倦、恶风寒、发热、纳呆少食,由此可以看出,临床治疗对象是以虚弱病证为主的。纳呆少食与神疲体倦的同时出现,直接反映了脾胃虚弱,运化功能低下。可见桂枝汤是通过调理中焦脾胃以达到补益营卫之目的。

俞氏认为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作用机理在于调和营卫。然其调和营卫,是通过调节营卫之性、健运营卫之功、培补营卫之源达到的。

严氏结合现代研究认为桂枝汤的调和营卫是调整机体的整体机能,当包括神经、血管、网状内皮等系统的功能,即动员整体的抗邪功能以驱邪,而不限于局部。

万氏指出,桂枝汤调和营卫之说,虽然来源于53条“营卫和则愈”,但嫌含混而不够确切,因为风寒邪气,侵犯太阳之表,营卫正气,尤其是卫气,首当其冲,无论表虚表实,其营卫都是不利的。即太阳病表寒虚证为风寒在表,卫阳不固,营阴失守;太阳病表寒实证为风寒在表,卫阳被遏,营阴不畅。不仅桂枝汤发散风寒,扶其卫以敛其营可以说是调和营卫,即使麻黄汤的发散风寒,泄其卫以畅其营,也可以说是调和营卫。

李氏综合分析了桂枝汤的主治与应用,认为:①桂枝汤用于解表时是解肌剂而不是发汗剂;②桂枝汤可以解肌,就是桂枝汤能调和营卫之功能的一种体现,但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不仅仅表现为解肌以治太阳中风证的营弱卫强,举凡在表的营卫不和之证,皆可以桂枝汤治之;③桂枝汤可和脾胃,调阴阳,滋壮气血,温中补虚,但这些功能却常常被人忽视,这恰恰又是该方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吕氏等认为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调补气血,调理脏腑等多种功效,如果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调”的功效。其调的功效,旨在恢复机体的调节功能,增强机体本身的化生能力,使失调之营卫、气血、脏腑趋于和平。仲景常根据复杂的病情,在桂枝汤以“调”为主的基础上加入补益之药,以补促调,调补结合。须知桂枝汤能随着不同性质补药的加入改变其调治重点,发挥不同效用。例如:加黄芪则益气,加归、地则补血,加饴糖则建中,加龙骨、牡蛎则涩精等。总之,桂枝汤的功效以“调”为主,调营卫,调气血,调脏腑。而生命在于调和,调和则生,不调则病,故桂枝汤灵活变通能调治百病。

顾氏认为桂枝汤的诸多功能是通过该方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桂枝汤具有多层面、多功能的调节治疗作用。桂枝汤既能解表,又能和里;既祛邪实,又治正虚;能升散,能和降;既可发汗,又是止汗的基本方。桂枝汤的调节功能在于它的药效释放过程只对病理状态下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病变程度产生针对性的调节治疗作用,这种调节是针对病理状态的自我调节,而无涉于生命活动,关键在于诊治者的合理选择、精确应用。桂枝汤调节功能的演绎与派生又能通过药物的更换与药量的变化来完成,如桂枝龙牡汤的温摄心肾、五苓散之通阳利水、小建中汤之甘温和中等。

焦氏认为桂枝汤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发汗解表,又能调和营卫;既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又能治疗营卫不和之自汗证;另外,它还有镇静、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在此基础上增加治标药物,可增强上述作用,因此它也可用于杂病(里证)治疗。

陆氏认为桂枝汤实为治风邪阻表见烦之方剂,而非生烦之剂。其“烦”的表现形式,验之于临床,当可为肢体似痛非痛,体不舒展,或似有蚁走样感觉而心烦不宁,莫可名状,影响睡眠。究其理,乃因体表邪风阻于经络,血气失于和活之故。桂枝汤为温经和血,调和营卫之方剂,临床随证加用祛风、除湿、行气、活血之药物,即或不先予针刺泄风,治疗斯证,亦常获显效。

王氏总结出临床上大凡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就可选用桂枝汤治疗:①外感病初起,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干呕,口中和,舌苔薄白而润,脉象浮缓者;②患者自觉有时畏寒,有时烘热,但体温并不高,神疲乏力,纳差,脉缓者;③凡不明原因的时时低热,或汗出燥热,汗收形栗,无其他症状者;④妊娠初期,身无寒热,由于胃气虚弱而见到作呕、不能食、尺脉小弱者。

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

人体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调整和控制系统,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若因病邪侵袭,阴阳就会失去平衡,产生病理状态。桂枝汤可通过双向调节作用,恢复阴阳平衡的功能。

蒋氏认为桂枝汤不仅解表,而且对体温调节、汗腺分泌、大肠功能有一种特殊的双重作用,即双向调节。调脾胃、和营卫是其双向调节的基本手段;合理组方,巧妙用药是双向调节的作用基础。桂枝汤以调节人体机能为其主要出发点的机能疗法,并强调方药组成的阴阳平衡配伍法及发挥单味药的双向性功能,其治病机制是借药物之作用,来协调机体之各种机能,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使之阴阳虚实之偏得以纠正,升降出入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从而恢复机体健康。因此,从机能着手,恰当地组方用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指导思想。

潘氏等结合实验研究、组方分析,表明了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桂枝汤对体温可进行双向调节,能使营卫不和所致的体温升高或偏低的病理状态趋向正常;②桂枝汤能使营卫不和所致的汗腺失常趋向正常,既可发汗,又能止汗;③桂枝汤对血压的影响,主要是对心脾阳虚所致血压异常的调节,既能降压又能升压;④桂枝汤对肠蠕动、心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既能显著抑制亢进的肠蠕动,也能使受抑的肠蠕动活动增强;对心率过缓的可增快心率,对心率过快的可减慢心率;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起兴奋作用,对免疫功能亢进的可起抑制作用,使之趋于正常。

严氏等认为:①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的前提是建立在特定的病机基础上,而且与一定的病理状态相联系,如桂枝汤对体温、汗液失常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基于营卫不和的前提,其类方对心率、血压、大肠传导失常的双向调节是建立在心脾阳虚的基础上;②桂枝与芍药、桂枝与甘草、芍药与甘草这三对配伍是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的基础;③调和营卫,畅通循环;调理脾胃,建复中气是桂枝汤双向调节的途径;④桂枝汤双向调节的实质是通过调营卫,建中气的途径,调动机体内因对抗疾病,从而达到内、外环境的恒定。

辽宁省中医研究院认为双向调节作用是对事物的矛盾双方都有调节作用,它的曲线是呈反抛物线的。桂枝汤调节机体功能是双向的,如水肿而小便不利者服桂枝汤加茯苓、白术可利小便而消肿,尿频和夜尿症服之也恢复正常。但随方中药物的用量或加减的不同,该方的某种调节作用亦有差别。如热多寒少者加麻黄、石膏以清透邪热;热不高而恶寒重者,加附子以温经散寒。

李氏认为双向调节是桂技汤的主要特点。调补脾胃,滋生化源而调和营卫、气血、阴阳是本方发挥双向调节的基本途径;对体温、免疫功能、汗腺分泌、肠蠕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重要科学依据,据此临床随症加减,疗效颇佳。

1.刘学华.桂枝汤证的病机实质探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4;10(4)∶8 2.江尔逊,等.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第一版.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 3.何新慧.《伤寒论》营卫不和证探讨.国医论坛 1998;13(1)∶4 4.张雪梅,等.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实质探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12(3)∶116 5.余月明.《伤寒论》桂枝汤及其变化应用.陕西中医 1995;16(2)∶93 6.郭芳.浅谈甘温除热法的源与流.河南中医 1997;17 (3)∶135 7.阚湘苓,等.营卫不和与桂枝汤.天津中医 2000;17 (6)∶35 8.贺彦,等.用好桂枝汤之我见.青海医药杂志 1995;25(9)∶61 9.柴瑞霁.桂枝汤“解肌”之我见.山东中医杂志 1989;8 (4)∶7 10.陈培健,等.桂枝汤不能发汗论.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0;14(5)∶7 11.张文陆,等.对桂枝汤“调和营卫”功效的理解.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25(4)∶11 12.俞科贤.桂枝汤调和营卫的作用和机理.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2;23(4)∶39 13.严育斌,等.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第二版.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 14.李飞腾,等.也论桂枝汤的主治与应用.国医论坛 2000;15(6)∶8 15.吕志杰,等.桂枝汤以“调”为主论.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4;9(2)∶20 16.顾水华,等.桂枝汤的组方与治疗特点.黑龙江中医药 2000;(2)∶63 17.焦一鸣,等.论桂枝汤的归属.中医研究 1993;6(3)∶12 18.陆乾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之我见.陕西中医1991;12(6)∶284 19.王润.桂枝汤及其类方的临床运用.中医药研究 1993;(5)∶61 20.蒋文明.桂枝汤双向调节作用初探.四川中医 1995;13(5)∶12 21.潘娅,等.论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7(4)∶21 22.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伤寒论方证研究.第一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8 23.李沛清,等.谈桂枝汤的双向调节.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1;18(1)∶45

赞(0)
修元健康网 » 高手竟然这样理解和应用桂枝汤,差距在哪里?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