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四种降压药不可长期服用_四种降压药的副作用和风险,为什么不能长期服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很多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然而,你知道吗?有些降压药并不适合长期服用,因为它们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和风险。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降压药,它们的作用原理,以及为什么不能长期服用。
一、利尿剂
利尿剂是一种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来降低血压的药物,它们可以减少血液中的水分和钠盐,从而降低血管的压力。利尿剂有多种类型,如噻嗪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它们的作用部位和效果也有所不同。利尿剂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以下的副作用和风险:
电解质紊乱:利尿剂会导致钾、钙、镁等重要的电解质随尿液流失,造成血液中的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心律失常、肌肉无力、抽筋、骨质疏松等症状。
血糖升高:利尿剂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血尿酸升高:利尿剂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增加痛风的风险。
肾功能损害:利尿剂会降低肾脏的血流量,导致肾脏缺血缺氧,长期服用可能会加速肾脏的损害。
因此,利尿剂不适合长期服用,需要定期检查血液中的电解质、血糖、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类型的降压药。
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来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的药物,它们可以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种,选择性的主要作用于β1受体,非选择性的同时作用于β1和β2受体。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尤其适合有心脏病或心率过快的患者,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以下的副作用和风险:
心功能不全:β受体阻滞剂会降低心脏的泵血能力,如果过度使用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悸、气促、水肿等症状。
支气管痉挛: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会阻断支气管上的β2受体,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对有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不利。
血糖降低:β受体阻滞剂会抑制肝脏的糖原分解,降低血糖的生成,同时也会影响胰岛素的释放和作用,导致血糖降低,表现为出汗、心慌、饥饿、昏厥等症状,尤其对有糖尿病的患者不利。
性功能障碍:β受体阻滞剂会影响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降低血流量,导致性功能障碍,表现为勃起困难、性欲减退、射精障碍等症状,尤其对男性患者不利。
因此,β受体阻滞剂不适合长期服用,需要定期检查心功能、肺功能、血糖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类型的降压药。
三、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通道来降低血管的收缩,从而降低血压的药物,它们可以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两种,二氢吡啶类主要作用于血管,非二氢吡啶类同时作用于血管和心脏。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尤其适合有高血压危象或血压波动大的患者,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以下的副作用和风险:
水肿:钙通道阻滞剂会导致血管的扩张,增加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导致水分和钠盐在组织间积聚,引起水肿,表现为下肢、面部、手部等部位的肿胀,尤其在服药后的几个小时内较明显。
心动过缓: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会降低心脏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导致心率减慢,引起心动过缓,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尤其对有心脏病或心率过慢的患者不利。

赞(0)
修元健康网 » 四种降压药不可长期服用_四种降压药的副作用和风险,为什么不能长期服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