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枳实栀子豉汤证就是在栀子豉汤证的基础上出现了气滞、食积所导致的胀痛。条文里的“劳复”指的是疾病初愈后饮食调养不当而出现的病情复发。79条还有一个栀子厚朴汤,多了厚朴,说明患者腹满胀痛得更厉害,里实严重可另配大黄少许,这与大柴胡汤的配伍是相类似的。
这条我们也可以把它移到236 条后面看,也就是说,对于茵
陈蒿汤证的患者,如果病后没有注意调理将息,饮食不加以节制,“新虚不胜谷气”,导致疾病复发,这个时候就可以选用枳实栀子豉汤,如果里实热比较重的话,再“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结合现代临床,常见有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吃份馄饨或者肉饼汤而诱发肝性脑病送去抢救的,所以西医为了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通常会限制患者蛋白质的摄入,中医则称之为“虚不受补”。
另外尤其要注意一下条文后的调服法——覆令微似汗,这实际上与茵陈蒿汤“火郁发之”的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明白了“火郁发之”的含义,相信在这里你也会若有所思并有所领悟。所以郁热经治疗得以透达之后,有时可见身热反剧、面赤、口渴反增等现象,这不见得就是坏事,实乃郁热外达,肌表之热反呈显露之象,就像柴胡桂枝干姜汤后的调服法注的一样——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这可不是“劳复”之为病,你可不要混喽。
判断郁热已然外透的主要标志也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脉由沉伏渐转浮起,由细小迟涩转洪滑数大且兼和缓之象;二是舌由绛紫干敛转红活而润;三是周身四肢由逆冷转温;四是神识由昏昧转清;五是由无汗转周身漐漐之正汗。
本文摘自《伤寒耕读录·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