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来聊聊心衰这个让人头疼的家伙。心衰这毛病啊,就像家里的 “心脏小马达” 出故障了,主要和先天 “出厂设置” 不太好、被外界的 “小怪兽” 入侵(感受外邪)、年纪大了身体零件老化(年老体衰)、心脏自己 “闹脾气” 生病,或者其他脏腑 “拖后腿” 连累心脏这些因素有关。不过别怕,在临床上,咱中医有个超厉害的办法,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方法来治疗心衰,效果那叫一个棒!
学术思想
重视整体观念:身体是个 “大团队”
在中医眼里,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大团队,各个脏腑都是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在治疗心衰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五脏之间的 “合作关系” 和脏腑相关理论。从生理上来说,心和肺就像一对好搭档,气血相互依存;心和脾就像母子,相互滋养;心和肝一起调节气血;心和肾就像两个互补的小伙伴,一个属火一个属水,相互平衡。可要是出了问题,就会出现肺气上逆、心脾两虚、心肝血虚、心肾不交这些 “小麻烦”。所以治疗心衰的时候,我们会用泻肺利水、健脾利水、疏肝理气、温阳利水、滋阴降火这些 “小妙招”,让身体这个大团队重新恢复和谐。
辨病辨证相结合:中西医 “联手作战”
关于羊红膻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可帮了大忙了!它就像一把小钥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景岳全书》里 “心本乎肾” 的学说,还开启了 “从肾治心” 的新思路,就像是在传统医药补肾的 “大宝藏” 里,找到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宝贝。
所以啊,我们在治疗心衰的时候,可不会 “一条道走到黑”。一边用中医传统理论这个 “秘密武器”,一边也会利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比如说,人参就像给心脏打了一剂 “强心针”,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还能扩张冠状动脉;黄芪也是个 “小能手”,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赤芍能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就像给血管做了一次 “大扫除”;豨签草能扩张血管,对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肉桂能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降糖;荜茇、荜澄茄能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薤白能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水蛭能抗凝血、降血脂、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前胡能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收缩力、抗心衰、降血压;甘草能抗心律失常、减少室颤、抗利尿、降脂;僵蚕能抗凝血和降血糖;胡芦巴能降低血糖、利尿;玉竹能降血糖、降血脂、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使外周血管和冠脉扩张,延长耐缺氧时间。

对于这些 “宝藏药物”,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就像给每个患者量身定制一套治疗方案,在临床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动脉硬化免疫学说,我们还提出了痰瘀毒互结的新理论。在原来痰瘀互结辨证的基础上,再加用清热凉血解毒、调节免疫的药物,比如丹皮、黄连、金银花、大黄、虎杖、人参、黄芪等。这样一来,临床疗效常常更上一层楼!而且,我们还会根据患者的不同合并症,灵活用药。心衰病合并高黏血症的,就加用赤芍、水蛭、地龙等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就像给血管疏通 “拥堵”;合并糖尿病的,加用鬼箭羽、地骨皮、黄连、葛根、天花粉等;合并高血脂的,加用蒲黄、山楂、决明子、绞股蓝等;肥胖的患者,加用泽泻、黄连、陈皮、苍术祛除痰湿,给身体 “减负”;合并心律失常的,加用黄芩、黄连、甘松等药。
用药特点
善用参芪:参芪 “小战队” 来帮忙
我们特别擅长用参类和黄芪。就像给患者派出了一支 “小战队”,根据患者病机的不同,把参类分成红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让它们各司其职。阳虚的患者,就用红参这个 “大力士”,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气阴两虚的患者,就派西洋参或者太子参上场,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肺脾气虚的,党参就来 “救场”,补脾益肺、补血生津。然后再根据患者气虚的程度,加上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的黄芪,就像给 “小战队” 加上了超强 “外挂”。
从肾治心:给心脏找个 “好帮手”
对于肾阳虚的患者,我们常用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就像给心脏找到了贴心 “好帮手”,补心体、温心阳;同时,补骨脂这个 “小卫士” 也不能少,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芦巴子、仙茅来 “助阵”,温肾壮阳,驱寒除湿、止痛;羊红膻也来帮忙,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养心安神。要是肾阴虚呢,就用生地黄、山萸肉、百合、龟板、鳖甲等,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收敛固涩,给肾脏这个 “大后方” 补充能量。
调和阴阳:阴阳 “小天平” 要平衡
我们还遵从《景岳全书》里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的理论。就像要让阴阳这个 “小天平” 保持平衡,在补阳药里配上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鳖甲、龟板等药滋补肾阴;在补阴药里配上鹿角霜、补骨脂、葫芦巴、仙茅、骨碎补,让阴阳相互促进,身体才能更健康。
活血化瘀:给血管来次 “大疏通”
对于有气虚血瘀的患者,我们就用丹参、当归、赤芍、川芎、三七粉这些 “疏通小能手”,活血化瘀;再配上益母草这个 “小助手”,活血利水。要是气滞血瘀,就派出莪术、三棱这对 “小猛将”,破气行血、消积止痛。根据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里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的学说,对于病程比较久,又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的心衰病血瘀证患者,我们会加用全蝎、蜈蚣、水蛭、地龙等虫类药,就像给血管来了一次深度 “大扫除”。不过用这些虫类药的时候,我们会特别注意配伍、剂量、疗程,就怕它们 “太调皮”,伤到患者的正气。而且,我们还会根据瘀血部位的不同,选用适当的引经药,就像给药物装上了 “导航”,让它们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痰瘀同治:痰瘀 “小怪兽” 一起打
对于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导致的属于痰瘀互结症患者,我们就采用痰瘀同治的思路,就像要把痰瘀这两个 “小怪兽” 一起打败。常用黄芪、党参、丹参、陈皮、半夏、泽泻、三七粉、瓜蒌皮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的药物,让身体里的痰和瘀都 “无处遁形”。
擅长用对药角药:药物 “小搭档” 威力大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药性理论。我们会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病症,结合临床经验,采用对药、角药来治疗心衰病。就像给药物找了 “小搭档”,让它们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 黄芪配葶苈子:黄芪就像一个勤劳的 “小管家”,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葶苈子就像一个勇猛的 “小战士”,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两药相伍,一个往上提升,一个往下泻水,升降相依、攻补兼施,就像一对配合默契的好搭档。
- 葶苈子配五加皮:葶苈子继续发挥它的 “战士” 本色,泄肺中水饮,通调水道,利水消肿;北五加皮也来帮忙,利水消肿、强筋骨、祛风湿。两药合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担,就像给心脏穿上了一层 “保护甲”。
- 丹参、三七、陈皮:丹参微苦,归心包、肝经,就像一个 “活血小使者”,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作用;三七性甘、微苦、温,归肝肾经,是个 “化瘀小能手”,具有活血化瘀、定痛的功效;陈皮性辛、苦、温,归脾肺经,就像一个 “理气小管家”,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三药合用,有以通为补、活血化瘀、宣痹化痰的作用,就像一个强大的 “治疗小团队”。

典型医案
杨奶奶的 “康复之旅”
81 岁的杨奶奶在 2018 年 12 月 5 日来找我们看病。她跟我们诉苦,说这 3 年来,稍微活动一下就气短、乏力,最近 1 个月更严重了,还头晕。现在杨奶奶感觉气短、乏力,一活动就加重,还伴有胸闷、头晕,下肢水肿。偶尔左侧胸痛不适,持续大概 3 – 5 分钟,休息或者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就能缓解。胃脘部和手足发凉,吃饭和睡觉还不错,小便正常,大便一天 2 – 3 次。舌头红红的,舌苔白厚腻,脉象弦。杨奶奶还有 2 年的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到 180/90mmHg,现在服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 5mg,每天一次,血压控制得还可以。
我们诊断杨奶奶是(阳虚水停型)心衰;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三级;高血压病 3 级。
治疗的原则就是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开的药方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陈皮、三七粉(冲服),黑附片 (先煎),黄芪、瓜蒌皮、薤白 、茯苓 、葶苈子、补骨脂、川芎 、葛根、僵蚕、赤芍 、土元。
半年后我们打电话随访,杨奶奶可高兴了,说各种症状都明显减轻了,其他也没什么异常。
这个病例里,杨奶奶得的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证属阳虚水停。我们就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方法来治疗。方中的人参就像一个 “元气大补给”,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养心安神;附子就像一个 “小火炉”,补火助阳,它们俩一起当 “领头羊”(君药);黄芪益气行水,葶苈子泄肺利水,茯苓健脾利水宁心,丹参活血祛瘀,薤白通阳散结,它们就像一群 “小助手”(臣药),帮忙干活。再佐以瓜蒌开胸通痹,陈皮理气健脾,补骨脂补肾壮阳,麦冬养心安神,五味子补益心肾,三七活血止痛,赤芍散瘀止痛,川芎行气活血,葛根升阳,僵蚕化痰散结,土元通络止痛。这些药物一起 “发力”,共同奏出了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美妙 “乐章”,让杨奶奶重新恢复了健康。
这下大家对心衰的中医治疗是不是有更清楚的认识啦?要是还有啥问题,欢迎随时来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