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心衰”辨治思路四条

导读:赵耀平是肖相如老师的二期弟子。本文在“特异性方证“体系构架上,对”心衰“的治疗进行了思考与拓展,有临床借鉴意义,特此分享,欢迎讨论。

 

师父反复强调方证是伤寒论的核心,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那些证和方之间的关联程度高,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方证,就能被称为特异性方证,如《伤寒论》中“主之”的方证。

师父也总结了很多特异性方证,如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半夏泻心汤证、黄连阿胶汤证、吴茱萸汤证、肾气丸证等,临床应用抓好主证的确有立竿见影的疗效。

师父在总结真武汤证时谈到“心衰表现为阳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但是在临床应用时单用真武汤可能解决不了所有患者病症,后面我阅读到湖南省中医院毛以林教授关于心衰的治疗经验,顿有所悟。

 

毛教授在其著作《道少斋医学讲稿》中谈到心衰病机时说:心衰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

 

虚多表现为:气虚、阳虚,而阴虚、血虚者亦有。

大凡肺心、冠心、高心、风心、甲减等多以气阳虚多见;甲亢导致心衰常有阴虚表现,血虚者多为贫血性或肾衰日久者。

要注意到阴虚在临床上多与目前使用西药利尿剂有关,只要使用利尿剂数日,一般多有舌红无苔、口渴等症。

 

标实为:水、瘀、痰、湿。

本病病位心、肺、脾、肾,辨证用药尤以肺、肾为要,大凡喘、肿之证,为心衰临床最突出表现,从肺、肾入手,喘平肿消,从脾肺、心脾入手,补肺健脾或补益心气健脾。

在治疗上把握以下四点:

 

1. 大补宗气。

宗气亏虚的要点是气短喘息,心悸,甚者感到气欲断而不能续,心跳欲停,方用升陷汤必加人参10g,黄芪重用,升麻、柴胡宜轻3-5g,去苦寒之知母;

 

2. 温补肾阳。

真武汤,去阴柔酸敛之白芍,加干姜,若头汗出、心胸冷汗出、喘甚加煅龙牡、煅牡蛎、山茱萸;如兼有心烦热、舌质干红、口干思冷饮者为阴阳两虚,改用全真一气汤;

 

3. 健脾渗湿。

心衰常见四肢水肿,胃脘痞满、饱胀、不思饮食、大便溏泄,前方合用,方中加茯苓、薏苡仁,两者剂量要大,用30g,必配黄芪;四肢肿甚,加大腹皮、姜皮;必佐理气,如砂仁、陈皮等,气行则水行,不可用收涩药。

 

4. 温阳化气。

心衰若见咳痰清稀,或如泡沫,为寒饮伏肺或水气射肺,方选苓桂术甘汤。

 

通过学习与分析,我感觉毛教授治疗心衰的经验或许也可称得上特异性方证吧。

注:文章转载自诵明书院,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赞(0)
修元健康网 » “心衰”辨治思路四条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