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数据显示,我国大于65岁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6个月再住院率可达27%-47%,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心病科在住院部三楼,每年住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约500余人,大部分患者在常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可配合中医治疗,其中最常见的中医治疗为艾灸,能显著改善老年人心力衰竭状况。
艾灸法
内关:先对比患者两个大拇指宽度的距离(2寸),腕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穴原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水肿”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导致水湿瘀血内停,所以中医疗法应以温阳化气行水为主。
心俞是心的背俞穴,有调理气血、养心安神、宁心定忐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经针刺心俞后患者的胸痛、胸部压迫感明显减轻,心电图显示心肌活动有所增强。
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有宣肺通气、疏调上焦之效。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肺俞穴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增大肺通气量,主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与心关系密切,肺主气,心主血,肺与心的关系即为气血关系,故肺俞亦可用于与气血关系最为相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止痛的作用。内关穴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内关穴可以说是治疗心血管病的第一要穴,内关穴主要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引起的心慌、胸闷、胸痛等心脏疾病。
神阙穴具有温肾助阳、培元固本的功效和作用。主治虚脱、中风脱证、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水肿、小便不利。神阙穴转枢上下,补虚泻实,可升可降,统领三焦,艾灸神阙穴能宣畅三焦气机,通阳化气以祛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大多合并水淤、小便不利,故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常用穴。
【注意事项】慢性心衰患者需由专业医生来辨证施治,不可擅自独自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