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40年,1960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20余岁时因工作过度紧张,疲劳后开始人睡困难,且逐渐加重。近20年来每夜只能睡2~3小时,且性情急躁难以自制。长期服用大量镇静安眠药物。并伴有发作性左面部电灼样疼痛,剧痛发作约半小时,经1~2日疼痛方可完全消失,发作时面红目赤,身感燥热。在国外多方治疗均无效。特来我国寻求中医帮助。
针药并施后,连续4次每夜可睡8~9小时,有时竟彻夜而眠,自述40年来从未出现过这样好的睡眠,以后每夜均能保持熟睡7~8小时。针药10天后,脉象复常,苔转薄白,心烦消失,精神愉快。神奇之效,令同行的捷克医生惊叹不已。
为巩固疗效,叶心清将原方配制成膏剂续服。患者每晚睡前服膏药15克,连服2个月,夜眠一直良好,其余症状也未再复发而回国。
叶氏指出,酸枣仁一味,不仅是心家要药,功专宁心敛汗,更有养肝养血之力。《本草图解》所言:“酸枣仁味酸性收,故其主治多在肝、胆二经。肝虚则阴伤而烦心不卧;肝藏魂,卧则魂归于肝,肝不能藏魂,故目不得瞑。枣仁酸味归肝,肝受养,故熟寐也。”
- 枣仁酸味归肝,安眠作用系其养肝养血所致。
- 茯苓宁心安神,为臣药。
- 知母苦寒,清热除烦效良,尤宜于阴虚火旺的虚烦失眠,是为佐药。
- 川芎入肝、胆经,行血中之气,祛风止痛,为使药。
- 生甘草泻火热,且调和诸药。
酸枣仁汤虽药简味精,但组方严谨,主治明确,为肝阴不足,肝血亏损,虚火上扰,心烦失眠的效方。
叶心清应用酸枣仁汤治虚烦失眠时,必加夜交藤一味。夜交藤始载于《开宝本草》,系何首乌的蔓茎,入心、肝两经,功专养心安神,主治虚烦不寐,加入酸枣仁汤后,相得益彰,安神功能倍增。
为了让患者服用更方便,疗效更持久,叶老一般先以汤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再配针刺三阴交、神门等养阴宁神,获效后,增加10倍用量浓煎成膏方,这便成为广安门医院院内制剂酸枣仁膏的雏形。
广安门医院院内制剂酸枣仁膏,可在我院门诊由医生辨证开方取药。
徐承秋,张大荣,叶成亮等.叶心清医案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沈绍功,叶成亮,叶成鹄.叶心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编辑:高学成
审核:樊瑷晗
统筹:尹 璐
监制:刘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