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名医论坛:胸痹心悸治验(七)

吕光荣:辨治心水病

心水病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最严重的心血 管病之一。正如《灵枢·素问》曰:“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西医学对心力 衰竭的治疗理念和手段不断进步,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吕光荣 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运用中医学整体观,综合施以中药、针灸、气功 三位一体疗法,能对心水病患者起到提前干预、稳定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心阳虚证

主症:水肿,尿少,或夜尿频多,汗出肢冷,或额汗淋漓,心悸忡呼吸气促,神志恍惚,精神萎靡,甚至晕厥谵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脉细微,或结代,或迟虚,或脱疾,或散涩。舌质淡,胖大,或淡青,或暗滞苔白或少。

证析:此为心阳不足之象。心病及肾,水液运化失调,则症见水肿,小便不利。心肺脉通,心病及肺,肺气损伤,则症见呼吸困难。心病日久,心阳不足,则症见心悸怔忡,额汗淋漓。心气将脱,神明无主,则症见晕厥谵妄。消化不良,为肝脾不调所引起。舌脉征也是久病心阳不振的缘故。

治法:益气回阳,温经行水。

处方:真武汤(《伤寒论》),桂苓术附汤(验方)

加减:气逆作甚者,加沉香、砂仁;自汗额汗甚者,加黄芪、牡蛎;呕逆恶心甚者,加法半夏、肉桂;精神萎靡者,加人参、黄精。

针灸:水分、关元、内关、膻中、太溪、太冲透涌泉、足三里、后溪、申脉,或心俞、肺俞、命门、委阳、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引导入静(意守关元或命门)。留针半小时后出针

【病案举隅】

刘某,男,68 岁,彝族,已婚,籍贯云南昆明,退休人士。于2003年1月 22 日就诊。

主诉:咳嗽、气短、喘息、四肢浮肿4年,加剧半月余。

辅助检查:①心电图示肺型P波,右心室肥厚,心电图不正常。②胸部X 线示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诊治过程:

①问诊:4年前即有咳嗽,痰清带白沫,气短喘息,夜不能寐,高枕端坐,动则气短息粗。半个月前开始出现面浮肢肿,尿少色赤,去某医院就诊服药(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咳喘加重,形寒肢冷,四肢厥逆,纳少饮少,倦怠乏力。

②望诊:体瘦,面色灰暗,唇色青紫,颈动脉搏动明显,桶状胸,吸气时缺盆及胸骨上、歧骨下深陷,腹皮光亮,指趾状,下肢肿胀。舌质青紫,舌肥大,苔白。

③闻诊:声嘶无力,中痰鸣双肺呼吸音弱,肺底有湿啰音,剑突下可闻收缩期2级杂音,律齐,P2>A2。

④切诊:脉迟,并有弦象,数而无力。

诊断:心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证析:久咳损肺,肺气虚损,气虚血滞,损伤心脉,故见气短、胸闷、心悸。肺病损脾,脾湿不化,湿滞为痰,更阻塞肺窍,则见痰多并有喘息之证;恶寒肢冷是心肺阳虚所引起。面浮肢肿是阳虚水泛,壅滞肌肤之象。治法:温心肺之阳,益气定喘。

处方:陈皮、法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党参、白术、茯苓、远志、款冬花、甘草

连服 30 余剂,证情好转,嘱长服,以巩固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吕光荣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赞(0)
修元健康网 » 名医论坛:胸痹心悸治验(七)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