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灵枢·卫气失常》可否从针灸角度为中医外治辅助治疗心衰提供理论基础?
条文所述“积于胸中”“积于腹中”可类比为左心衰的肺循环淤血与右心衰的体循环淤血,对应的表现可以为类似于胸腔积液、肝肿大与消化道瘀血的“支胁胃中满”,还有类似于心衰初起的端坐呼吸、肺水肿诱发的心源性哮喘的“喘呼逆息”。
原文在治疗方面更是独辟蹊径:
积于上(左心衰)——泻人迎、天突、廉泉;
积于下(右心衰)——泻足三里、气冲;
上下皆满者(全心衰)——如前上下取之,加配章门。
为加强针刺手法刺激量效可结合“鸡足”刺。
至于心衰与卫气失常是否存在必然关联,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
一者心衰多久病损及上焦心肺及其所属焦膜系统,且无论中西医治疗心衰最核心的防护措施均为防止或控制感染,足见卫气循行已然失常而无法“因而上”并“卫外”;
二者心衰患者中焦脾胃多易虚易疲,消化能力不足,消化负担又重,营卫转枢定不及常人。
以上仅为耕铭个人闲读《内经》一时臆想忖度,必当从临床实际看起,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