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标题,好多人都会以为我又要黑西医西药了,但其实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医院专家自己说的。
《中国家庭医生》最新一期中,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吃降压药后,为何浑身没力?》,采访的就是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专科主任医师。
文章开头就说:
“有些人开始吃降压药后,总觉得很累,明明没干什么活,却浑身没劲,手脚乏力,还胃口不好、腹胀、恶心,甚至感到心脏偷停。
他们常常以为,只是自己累了,或感冒了,或胃肠不好,自行吃药处理。却没意识到,这是降压药导致的低钾。
周袁申医生提醒,这种情况不可大意,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非常危险。”
文章里继续说:
“使人头昏乏力的降压药,通常是利尿剂。它便宜、效果好,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降压原理很简单,就是促使人多排尿。
利尿剂就是通过促进排尿,可以促使钠、水分排出体外,减少血容量,减少心脏前负荷,进而降低血压。
然而,利尿剂在促使人体排出钠的同时,钾也会被随之排出。。。。。。当人体缺少钾元素时,会导致肌肉无力、痉挛,让人觉得浑身乏力,或肌肉抽搐;还会影响胃肠蠕动,让人出现腹胀、便秘、胃口差。
更重要的是,低钾状态还会影响心跳节律,使心脏怦怦跳,或使心脏偷停,严重时导致心脏骤停。”
在中医里,是没有低钾的。单纯从利尿剂的工作原理来看,它造成的结果就是血虚,或者气血双虚。
为啥?因为人体70%都是水液,其中血管里也有大量的津液。当利尿剂让身体的津液水分过度排出时,血液里的津液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导致血液变总量减少,因为津血本同源。
当人长期处于血量亏虚的状态时,自然会因供血不足造成体虚乏力、头晕眼花、肌肉抽搐、心悸怔忡,甚至心脏骤停。
所以用减少血量为代价,去降低血压,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和饮鸩止渴差不多,时间一长后患无穷。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利尿剂类的降压药有:
1、噻嗪类利尿剂
包括氢氯噻嗪、吲达帕胺、氯噻酮等。
2、保钾利尿剂
包括如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等。
3、袢利尿剂
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西医的建议是,在吃利尿剂的降压药时,最好持续补钾。而在中医看来,这个和钾没关系,是身体整体气血受到了破坏的结果,必须补益气血才行。
推荐用药八珍汤:
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各15克、熟地黄30克,炙甘草9克,生姜5片,大枣7枚(掰开)。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
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虽然中医可以有一些补救的办法,但是长期服用降压药真的不是办法。
中医里也没有高血压。所以如果出现症状,还是用中医的办法整体辨证论治,只要脏腑功能恢复,气血阴阳调和,血压自然就正常了。
各位,再不能用“放血”的方式降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