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发热的针灸治疗思路

发热多见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由外感原因引起的发热,多为高热;而由内伤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平衡失衡出现的发热,一般多为低热。本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症状】

外感发热,

多见于外感热性病中,而见高热不退,体温多在39℃以上,无汗或伴有其他症状。
内伤发热

可见于西医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核病、结缔组织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出现的发热,且多为慢性低热。而低热有虚实之分,凡因气血阴阳偏虚引起的发热,属虚证;气郁、湿郁、血瘀引起的发热,属实证或虚实夹杂证。治当详察。

环境保护

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看见漏水的龙头一定要拧紧它;尽量使用二次水。例如,淘米或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脸,洗衣后的水可以留下来擦地、冲厕所。

外感发热

【主症】恶寒发热,或高热,体温38°℃以上,全身酸痛,脉浮数。

【远穴主穴】为大樵、外关、合谷,风寒感冒加昆仑、风门等;风热外感加曲池、列缺;暑热加中冲(放血)、曲泽、委中、足三里等。手法均以泻法为主,大椎需深刺2寸,对病情较轻者可予穴位贴敷

【方义】大椎属督脉经穴,为六阳经之总会穴,督脉总督诸阳就是通过大椎来实现的。大椎有振奋卫阳、抵御病邪的作用,所以为外感发热之首选。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通于阳维脉,“阳维维于阳”,“阳维为病苦寒热”,故外感病要属常用穴位。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合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故表证也常用。从现代研究也证实,大椎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临床以低热为主,体温38℃以下,伴有五心烦热、盗汗等,脉细数。选穴阴郄,复溜、三阴交、涌泉,手法以补法为主。阴郑属手少阴心经郄穴,心脏五行属火,取阴都是为了透达内热于外;复溜属足少阳肾经经穴,肾属水,取金生水,水盛则火退;三阴交为足之阴经交会穴位,有滋阴清热的作用;涌泉属足少阴肾经,是有引火归之,滋阴潜阳的作用。

2、食积发热:临床以小儿见症为多,成人少见,选穴以中脘、手三里、丰隆为主,余不多述。

赞(0)
修元健康网 » 发热的针灸治疗思路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