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于外感热性病中,而见高热不退,体温多在39℃以上,无汗或伴有其他症状。
内伤发热
可见于西医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核病、结缔组织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出现的发热,且多为慢性低热。而低热有虚实之分,凡因气血阴阳偏虚引起的发热,属虚证;气郁、湿郁、血瘀引起的发热,属实证或虚实夹杂证。治当详察。
【远穴主穴】为大樵、外关、合谷,风寒感冒加昆仑、风门等;风热外感加曲池、列缺;暑热加中冲(放血)、曲泽、委中、足三里等。手法均以泻法为主,大椎需深刺2寸,对病情较轻者可予穴位贴敷
【方义】大椎属督脉经穴,为六阳经之总会穴,督脉总督诸阳就是通过大椎来实现的。大椎有振奋卫阳、抵御病邪的作用,所以为外感发热之首选。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通于阳维脉,“阳维维于阳”,“阳维为病苦寒热”,故外感病要属常用穴位。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合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故表证也常用。从现代研究也证实,大椎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2、食积发热:临床以小儿见症为多,成人少见,选穴以中脘、手三里、丰隆为主,余不多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