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养护心脏的好方法:撞背功

%title插图%num

人体背部的脊柱及脊柱的两侧,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许多重要穴位,与四肢、脏腑有广泛的联系。腰背部正中线的督脉有统督一身阳经的作用,被称为“阳脉之海”。
因此,每天坚持刺激背部组织上的经络,能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和消化功能,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撞背不只是古代武术家的一种功法,对于普通人的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也有很好的作用。撞背养生功法在民间流传很广泛。从中医角度讲,人体背部布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重要经脉,经常撞击可以疏通经脉气血,对穴位的刺激又能增强穴位及相应脏腑的功能,从而进行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调节,祛病强身。

 

现代医学也证明,人体背部有着丰富的脊神经,它们起着支配人体运动及心血管和内脏活动的作用。当其受到振动时,可刺激皮肤及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增强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关资料还指出:背部皮下大量体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对杀菌和抗癌有着神奇的效果。

%title插图%num

 

但平时它们总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它们受到刺激时,才能激活它们的功能。

 

每天做几次,有效预防心脏病。这就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锻炼方法:背部撞墙法。

 

练习方法:自然站立,离墙15~20公分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全身自然放松,自然后倾,用肩胛骨以下接触墙面,然后自然弹起。再撞击,约一秒钟撞一下,并随着撞击的节奏自然呼吸。撞的时候口中同时发出“呵”的声音。(因为“呵”的音是对应我们的心脏)

 

撞击时,动作要有力但不可过猛,要协调均匀。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进行户外锻炼,那就利用家中或办公室的墙,一样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

碰撞的顺序依次是:背的上部、下部、腰、左右肩胛、左右侧背部,争取整个背部全部撞到。

%title插图%num

当撞击上背时,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脏疾病的心俞穴、能宽胸理气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宽中、和胃的膈俞穴。

 

当撞击下背部时,可以刺激主治肝脏疾病的肝俞穴和主冶胆囊疾病的胆俞穴,还有健脾、和胃、化湿的脾俞穴等等。

 

撞击左右肩胛上的穴位,对治疗头部、面部疾病、颈椎病、肩周炎有特效。

 

撞击背的侧部,能够宽胸理气、治疗肋间疼痛。

 

还可以尽量挺胸,向后撞击颈肩部的大椎、风门等穴位,可以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症。

 

当你感到腰酸背痛时,如果有人帮你捶捶背部,按摩一下,顿时会感觉轻松许多。在医院里,背部的推拿按摩就可以治疗许多病症。在公园里,有很多老人都在用背部撞树来锻炼身体,原理是一样的。

%title插图%num

背部撞墙法虽然很简单,但在锻炼过成中也应该注意做到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先撞击5~10分锺,渐渐地增加到30分钟左右,撞击到背部已明显发热,这时背部的各个穴位及其所属的脏腑都得到了有效的保养,从而极大地激发出了防治疾病的巨大潜能。

一般撞击后背几分钟后,就会有打嗝、放屁等情况出现,这是体内脏腑排泄废气的结果。这是背部撞墙法特有的通络顺气的功效,这不是简单地做做背部按摩、推拿能与之相比的。

 

这种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纪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钟,而对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柱病、内脏下垂、血压过高晚期肿瘤等症的病人,则不宜用此法锻炼。

撞击背部时,有少数人会有头晕、头胀、头痛等不适感觉,这是人体经络调整的正常现象不要担心,只要酌情控制撞击的时间及力度,这些症状会渐渐地消失。

%title插图%num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按照这种方法锻炼,都可以收到特别明显的效果。有的人颈椎病、腰痛明显好转;有的人治好了多年的慢性咳嗽;特别是一些长期吸烟的人,通过对背部及肩胛下的肺底部的撞击,排出了堆积的很多积痰、细菌、污染物;如果遇上感冒,背部撞击后会觉得感冒的症状明显减轻;

 

坚持的时间长了还会有明显的降血压、治便秘、冶哮喘、治失眠等许多意想不到的功效,甚至还能矫正驼背。

 

用背部撞墙法强化身心,既方便,又疗效显著,最大特点是就地取材,你可以随时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找到一面墙来锻炼身体。

 

一般腰背痛,只要背靠墙撞击,自练7~10天,其症状明显减轻。此功具有壮腰肾、活经络、行气血、平阴阳的功效。

 

撞背虽有效,但应注意,高龄者、心脑血管患者、孕妇、产妇、妇女月经期、儿童、背部皮肤破溃者,应慎用或忌用此法。

 

撞背功的习练者,只要坚持认真练功,方法正确,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

不妨在百忙之中每天抽出半小时来为自己的身体加油、充气,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良好的功效。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赞(0)
修元健康网 » 养护心脏的好方法:撞背功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