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加味保和丸admin2021-08-10养生保健/经方杂谈1.35K 【药品性质】 非处方药。 【方剂组成】麸炒白术、茯苓、陈皮、姜炙厚朴、枳实、麸炒枳壳、醋炙香附、炒山楂、麸炒六神曲、炒麦芽、法半夏。 【剂型用量】 水丸:每次1袋(每袋重6g),温开水送服,日2次。 病情较重者可以适当加量。 小儿则根据年龄适当减量,用成人的1/3或1/2量,可用开水化开丸药,待温,加糖适量调服; 也可将丸药入小布包,加水适量,煎服 【适应人群】任何人,以小儿、老人居多 【用药指征】 形貌:体型偏胖者多。 症状:①脘腹胀满或疼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 ②不欲饮食,或过多荤食; ③口臭,矢气多,或矢气臭; ④腹泻,里急后重,或便秘,大便臭,甚则臭如败卵; ⑤进食(尤其肉食)过多后半夜咳嗽; 舌象:舌淡红,胖,苔白厚腻。 脉象:脉弦或滑。 【适用病症】 内科疾病: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糖尿病胃轻瘫,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老年习惯性便秘。 小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小儿食积感冒、小儿食积咳嗽。 【巧用活用】 ①腹泻次数多,大便热臭,可与香连丸同用,若口臭甚,便秘,与三黄片同用。 ②小儿感冒咳嗽,鼻塞流涕,喉中有痰声,腹胀,舌苔厚,可与感冒清热颗粒同用。 【注意事项】 ①口不黏、口干欲饮,舌苔少而不腻者不宜用。 ②胃脘胀满,泛酸苦水,胃有烧灼感者不宜用。 ③腹泻,大便次数多,无里急后重感,大便不臭者不宜用。 ④感冒咳嗽,无痰,食欲正常者不宜用 【类方鉴别】 加味保和丸——保和丸 【方剂来源】本方为明代《保命歌括》加味保和九的变方。 原书组成用法:山楂、神曲(炒)、半夏(洗)、茯苓各三两,白术五两,杳附(酒浸)、厚朴(姜汁炒)、萝卜子(炒)、陈皮、连翘各二两,苍术(制炒)、枳实(麸炒)、净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各二两。上为细末,姜汁煮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功用:“消痰利气,扶脾胃,进饮食。”较中成药加味保和丸方少了枳壳、麦芽,多了“萝卜子、连翘、苍术、黄连、黄芩。 【作用原理】此方主要由消食药与健牌助运、理气化痰、和胃止呕药组成。 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停积,但尚未化热的类型。 方中山楂、神曲、麦芽消肉、米、面等诸积,白术、茯芩健脾燥湿助运;半夏燥湿化痰止呕;陈皮、厚朴、枳实、枳壳、香附均为理气之品,有行气助运消胀功效,故此方理气力量较强,对食积所致的胃胀、腹胀效果较好。 * 本文内容来自于史欣德主编的《100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修元健康网 » 【中成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加味保和丸标签保和丸加味保和丸半夏白术里急后重香附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