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是一种让人烦恼不已的症状
特别是发热的原因无从查起
心神不宁,烦躁不安
体温一直维持在低热的水平,
又做了各种检查都没发现问题,怎么办呢?
赶紧听听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专家的解答
37.3摄氏度不退的少年
姓名:赵锦(化名)
年龄:17岁
赵锦现在读高二。学校开学后,学习压力突然增大,他最近总是感觉低热不退。
通常是上午体温正常,下午开始升高,体温恰好是37.3℃的“分界线”。
体温最高时37.4℃,有时37.5℃。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不正常或不舒服的地方。
赵锦自己觉得没事,他的父母却十分担心,带他到了
县医院、市医院和一所省医院
肺病科、感染科
血清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检测、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
能想到的检查都做了一遍,结果却都显示正常!
赵锦的父母还发现,赵锦还有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的情况,回家按照感冒治疗也没有效果。
一家人忧心忡忡,吃不好睡不香。
前几天,父母带着赵锦来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肖二辉的门诊。
肖二辉看到精神饱满的赵锦,经过仔细的诊断,坚定地告诉他们:
不用紧张,不用焦虑
赵锦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并不是器质性的病变
可能是功能性低热
不用特别处理
大部分是功能性低热
肖二辉说,最近,像赵锦这样的情况在发热门诊很多。家长带着四处看诊甚至住院,做了很多检查都没事。
几天内,肖二辉就接诊了20多个。
患者中,学生占多数
有的家长焦虑得每天无数次给孩子测体温,水银体温计都摔碎了好几个。
“我们在为患者排除了器质性的病变后,发现大部分都是功能性低热,一般是由心理压力导致的,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和学习、考试等压力比较大有关。”肖二辉说。
功能性低热
是由非器质性的疾病引起的低热,有时伴随着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用手触摸患者的皮肤,只有轻微的发热感,体温一般在37.4℃~38℃之间,持续2周以上,中医学叫做“微热”。
来看诊的孩子一般有以下情况
性格比较内向
平时不喜欢跟家长、同学沟通
有心事、压力自己憋在心里
家长过分施压
孩子心理失调
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导致体温中枢失调,造成原因不明的持续低热。
确诊后心态平和、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