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安慰剂是一种“仿真药物”,它的物理特性要尽量与实验药物保持一致,如外形、大小、颜色、剂型、重量、味道和气味等,但不含有实验药物的有效成分。在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组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可以验证研发药物是否真的有效。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安慰剂效应。希望本文能给相关的行业人士和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安慰剂效应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简单的糖丸或其他无药性的“假操作”,就能产生提升部分人群生活质量的神奇效果,这种效果就叫做“安慰剂效应”。几十年来,我和许多科学家一样,一直在努力揭开安慰剂效应的各种作用和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安慰剂效应可以为心理作用的强大力量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但是,科学的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安慰剂效应也孕育了一个利用弱势群体的替代产业。
安慰剂效应是指,仅凭患者对药物的信心和期待,就能获得好处,比如缓解疼痛。这听起来很奇怪,但实际上,安慰剂效应源于人类大脑深处的某种神秘的机制。
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我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在研究这一机制,同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研究人员,他们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多,如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大脑成像等。
我们目前已经发现,仅仅是因为对治疗效果的期待,就能激活人类大脑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如具有镇痛作用的阿片类药物和大麻素,以及具有兴奋作用的多巴胺。安慰剂、医嘱和药物,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些共同的作用。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对于患者来说,有些替代药物确实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而这一效果机制其实就是安慰剂效应,而不是疗法发明者所声称的机制。
安慰剂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引人入胜。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一些追逐利益的人获得了新的“武器”:他们不用再费心证明所提出的疗法是否有效,安慰剂效应就足够了。
我曾经收到过很多奇怪的新疗法的建议,如护身符、吉祥物、奇异的仪式等。这些建议者声称,新疗法确实可以带来一些实际的健康好处,并希望得到我的支持。近年来,这样的建议越来越多。更令人悲哀的是,安慰剂效应的研究进展反而助长了这种新型的“伪科学”的风气。
安慰剂不能治愈疾病
据我们所知,安慰剂不能治愈疾病,但有时候确实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安慰剂可以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疼痛和肌肉僵硬等症状,但却不能干预疾病的进程——脑细胞仍在持续退化。事实上,安慰剂效应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宣称安慰剂几乎可以治愈一切疾病。
以下是我们目前已经验证的一些结论:
研究表明,安慰剂和阿片类药物都会对大脑的疼痛控制系统产生强烈的影响。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安慰剂和苯丙胺的效果相同,都可以使多巴胺的浓度增加一倍。而对于那些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的患者来说,安慰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SSRI)的效果一样,都作用于同一个大脑区域。
人们也可以通过接受训练,形成对安慰剂的特定反应,可以先用安慰剂和药物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去掉药物,只用安慰剂进行治疗。例如,患者通过接受训练后会对特定的味道产生反应,其效果和白介素-2药物治疗的效果一样。而有些人通过训练,用假氧气就可以缓解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
甚至是“诚实的安慰剂”也可以起作用,也就是说,病人知道他们所接受的是假的治疗——这就像我们看恐怖电影一样,我们会沉浸其中,感受到真实的恐惧感,并产生鸡皮疙瘩等生理反应,即使我们知道这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