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术效果不佳,单纯的肺静脉电隔离(PVI)或加上线性消融和复杂碎裂电位消融都不能显著提高成功率。这与心房纤维化在持续性房颤的发病和进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关。心脏延迟钆增强磁共振成像(LGE-MRI)技术可以显示持续性房颤的触发点位于心房纤维化不均匀的区域内。最近的研究发现,针对这些左心房碎裂延迟钆成像区域(fragmented LGE areas,FLAs)进行消融可以增加持续性房颤消融的成功率。2021年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JC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这种消融策略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术中,联合左心房FLAs消融的价值。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2020年在日本神户大学心脏中心接受房颤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前都进行了心脏LGE-MRI检查,根据左房FLAs的有无分为三组:实验组为存在左房FLAs的患者,采用PVI加上FLAs消融;对照组1为存在左房FLAs的患者,只采用PVI消融;对照组2为不存在左房FLAs的患者,只采用PVI消融。实验组和对照组1之间进行了倾向性匹配,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FLA的定义为:LGE-MRI成像下,在5mm直径范围内的心房组织至少有两处LGE,且其面积占比小于50%。
主要终点为:术中FLA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或转为房速的比例,即有效反应率。
次要终点为:随访结束时的房颤复发率。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31例实验组患者,年龄69±8岁,左心房直径平均为42±6mm。这些患者共有69个FLAs,分布在不同的左房部位,其中最多的是肺静脉前庭(33%)和左心耳基底部(32%)。
消融术式为:87%的患者采用了PVI加上FLA区域消融,13%的患者因为FLA位于左房后壁而采用PVI加上BOX消融。
研究发现,实验组有15例患者(48%)出现了有效反应,其中7例房颤终止,8例转为房速(经标测消融后恢复窦律),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有效反应。随访12个月后,实验组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 vs. 39%,log-rank P=0.023),而且术中出现有效反应的15例患者中,只有1例复发房速,没有房颤复发。
联合FLA消融可以提高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术中即刻成功率,近一半的患者可以在术中终止房颤或转为房速,而且这些患者在随访期间没有房颤复发。联合FLA消融也可以提高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长期节律控制的成功率,而且不会明显增加消融时间。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没有评估或干预右房的FLA,以及使用间断动态心电图来判断房颤复发,可能会低估复发率。期待未来有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这种消融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作者:李庆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