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转载】从五脏气化论阳痿辨治思路

【摘要】五脏气化是气血津液等基本生命物质生化、排泄的基础,人体组织器官正常运行赖于五脏气化对人体的调控。五脏气化对阴茎正常勃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五脏气化功能失调皆可致阳痿。具体而言,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阳不振可致阳痿,治宜益气养心,安养心神,振奋心阳;肺气不足、气血不畅、肺失宣肃可致阳痿,治宜补肺益气,调畅气血,清热利湿;脾气亏虚、血失统摄可致阳痿,治宜健脾益气,濡养宗筋;肝气郁滞、肝气虚而不升、肝血不足可致阳痿,治宜疏肝理气,养血助肝;肾气亏虚、阴阳失和亦可致阳痿,治宜补肾益气,调和阴阳。通过阐述五脏气化理论依据,从五脏气化功能失调论治阳痿,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遣方用药,为中医药治疗阳痿提供理论依据。

 

阳痿是指男子在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者勃而不坚,或射精前即软的男科疾病。阳痿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勃起功能障碍(ED),古有“阴痿”“宗筋弛纵”“筋萎”等别称。目前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因复杂,西医多采用口服药物疗法、真空勃起装置疗法(VED)、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疗法(LI-SWT)和心理行为疗法等。口服药物主要是应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长期服用易使患者产生心理依赖且有较多不良反应;VED容易使阴茎疼痛,产生瘀斑,甚至坏死等;LI-SWT虽然可以明显改善轻度ED的勃起功能评分,但患者性生活质量及疗效仍需更多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心理疗法可控性难度大,疗效不确定。中医学认为,男性性欲及性功能均与五脏气化相关。阳痿的发病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往往由于器质性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影响所致。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五脏皆可致痿理论,其中肝郁致痿和肾虚致痿理论在临床尤为常见,肝肾生理功能又受到心、肺、脾三脏的影响,故对阳痿的辨证论治,在重视肝肾两脏的同时不可忽视五脏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从五脏气化角度探讨阳痿,以期为中医药辨治阳痿提供理论基础。
1 阳痿病因及其与五脏关系

现代解剖和生理学研究表明,阴茎血供丰富,其勃起能力受副交感神经控制。遇到外界刺激时,冲动由副交感神经传入海绵体,阴茎小动脉开放,分流处的小静脉和小血管腔被部分封闭,入窦的血液增加,海绵体膨胀扩大。中医理论同样认为,阴茎勃起功能受气血运行和精神情绪的影响。《格致余论》云:“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相火在下应之,宗筋自可勃然而起。”心在志为喜,男女情欲由心而起,情谊相和而宗筋起;肺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散精,共同滋养宗筋,使气血充沛;肝主疏泄,情志畅达,则鼓动气血滋养宗筋;肾中精气旺盛,则阴器自用。肾虚者大多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肾为作强之官,肾中精气阴阳的盛衰均与性生活存在一定关系。肝藏血,在肝气推动下,布血于宗筋;肺主气,布气于宗筋,不管是男女相爱之情,还是男性自发的勃起,均为人体本能的表现。气血充盈宗筋,宗筋得养是勃起的最终环节,气血充足是宗筋得起的必要前提,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水谷,为胃行其津液,浇灌四旁,从而宗筋受气血之养。若五脏之气不和,气血失运,则宗筋失养而致痿。而五脏相互作用,五脏之精气化交融,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对阴茎正常勃起亦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阳痿的发生与五脏气化失常密不可分。
2 从五脏气化论治阳痿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和人与自然联系的重要物质,气化与气的功能密不可分,五脏之气是气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等生命基本物质运化之源。《景岳全书·妇人规(上)》云:“五脏五气,无不相涉,故五脏中皆有神气,皆有肺气,皆有胃气,皆有肝气,皆有肾气,而其中之或此或彼,为利为害,各有互相倚伏之妙。”五脏本身及人体其他组织器官相互促进、制约,协调人体活动,这些都是建立在五脏气化的过程上。总之,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功能正常发挥是五脏气化协调完成的结果。

 

2.1 从心论治:益气养心,安养心神,振奋心阳

心神、心阳功能减退可致心气不足,导致阳痿。①心气不足:心气不足是导致阳痿的重要病机之一,清代陈士铎《辨证录·阴痿门》有云:“人有交感之时,忽然阴痿不举,百计引之,终不能鼓勇而战。”心气不足的情况下,机体内缺乏足够动力运行血脉,心气不足则气血失于鼓舞,不能达于阴茎,故痿而不用,常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㿠白等,治以益气养心,临床常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②心神失养:心藏神,为五脏之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神可统全身活动,包括性活动。心主情欲,男女相悦,情欲萌动,心神有所感则相火动性,阴茎血脉充盛方能勃起。反之,心失所养,情欲低下,可见男子阳痿,常表现为阴茎痿软或勃而不坚、性欲低下、惧怕房事、胆怯易惊等,治以安养心神,临床可用忘忧散(《辨证录》),由茯神、远志、柴胡、郁金、白芍、白术、巴戟天等组成。另外,药物治疗同时,常需配合心理疏导,夫妻同治。③心阳不振:心为阳中之阳,男为阳体,心阳的温煦对男性性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心阳的正常发挥,可鼓舞心气推动气血运行,濡养宗筋,发挥男性功能。反之,心阳失煦,则男子可表现为性欲低下、阴茎勃起艰难、怕冷喜暖、舌淡苔白、脉沉,治以振奋心阳、鼓舞心气,临床常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伴心脉不畅者,加丹参、川芎、红花、枳壳、赤芍通利心脉。

 

2.2 从肺论治:补肺益气,调畅气血,清热利湿

肺的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等功能与肺脏气化密切相关。①肺气不足:肺主气司呼吸,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宗气的生成,此功能与阳痿的病机关系密切。现代研究也表明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阳痿。《难经·八难》说:“气者,生之根本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痿》记载:“阴痿……有虚者,属肺肾。”说明肺气不足,肾气失于纳藏,直接影响男性生殖功能。若肺气不足,可导致男子阴茎勃起困难,伴气短、房事中亦感短气乏力等,治以补肺益气,临床常用补肺汤(《永类铃方》)加减,佐以淫羊藿、锁阳等温肾阳助肺气之品。②气血不畅:气血不通是导致阳痿的重要原因,与肺朝百脉、主治节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朝百脉、主治节主要是在肺气参与下推动全身血液、水谷精微等布于四肢百骸,该功能正常则可宣肃散精,运行气血,使机体内气血津液通畅,亦使得宗筋得以濡润,伸缩自如,该功能失调则宗筋不得濡养,阴茎勃起失常。临床治疗时常在补肺汤的基础上佐以丹参、鹿茸、川芎、王不留行、淫羊藿、肉苁蓉等活血化瘀、通络温阳之品。③肺失宣肃:《素问·经脉别论》提及肺主宣发肃降,能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从而濡养周身脏腑。若肺失宣肃,则气血津液不得布散周身百骸,宗筋失于濡养,则阴茎痿弱不用。另外,肺有通调水道之功,肺宣发、肃降是肺通调水道的调节机制,若肺失宣肃,水道不通,则水、湿、痰、饮聚而为邪,变生疾病,邪气郁久化热,湿热下注宗筋致阴茎勃起功能失常。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阳痿》中提到“湿热炽盛,以致宗筋弛缓,而为痿弱者。譬以暑热之极,则诸物绵萎。”由此可知,湿热为阳痿的重要病因之一,肺的气化功能正常,则湿热自除,阳痿可愈。湿热阳痿者临床常表现为阴茎勃而不坚,伴阴囊潮湿、小便黄浊、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时常在补肺汤的基础上佐以龙胆草、桑白皮、黄芩、生地黄、泽泻、车前子等清热利湿之品。

 

2.3 从脾论治:健脾益气,濡养宗筋

脾统血,主运化散精。《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痿论》言:“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痿独取阳明,阳明主润宗筋,脾气虚衰而水谷不化,则周身失养,四肢百骸皆枯而不用,宗筋不润,则阴茎必然痿而不能起。清代陈士铎《辨证录·阴痿门》提出:“人有精薄、精冷,虽亦能交接,然半途而废,或临门即泄,是脾胃之阳气不旺”;“脾胃之阳气不旺,仍是命门之火衰。后天之土,本生于先天之火,先天之火不旺,则后天之土不能生。然脾胃之土虽属后天,而其中未常无先天之气,命门之火寒,则脾胃先天之气,何能生哉?命门既不能生脾胃先天之气,而脾胃后天之气益加衰微,欲其气旺而能固,精浓而不薄,乌可得乎”。认为治疗阳痿,应当重视脾胃功能,以健脾药物使脾胃功能健运,后天之精与先天之精的相互培补。
阳痿脾气亏虚者,临床常表现为阴茎痿弱不用,伴乏力、纳差、大便先干后稀、舌淡苔白、脉沉缓,治以益气健脾,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裁,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湿邪阻络者,加黄连、苍术、厚朴、细辛化湿通络。现代研究中,赵文等用健脾起痿汤治疗脾虚型阳痿,组方:红参、白术、炒山药、补骨脂、茯苓、黄芪、陈皮、砂仁、炙甘草、九香虫,意在健脾益气、通络起痿,结果发现健脾起痿汤治疗脾虚型阳痿,可以调节阴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人体桡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2.4 从肝论治:疏肝理气,养血助肝

肝藏血,主升发疏泄,宗筋因肝而起,肝经循行经过阴器,故能助气血充盈宗筋,因此肝病致痿大多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失调导致。①肝气郁滞:肝气郁滞多化热而致人精神紧张躁郁。倪晨等指出,心理性阳痿是因精神因素使阴茎功能障碍,阴茎无法勃起而完成满意的性交,研究表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部分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对于性取向正常的心理性阳痿患者治疗时结合中医情志调理,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勃起功能。肝气郁滞阳痿者,临床常表现为阴茎勃起困难,伴情志抑郁、善太息或胁肋胀痛不适等,治以疏肝理气,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另外,肝经湿热及肝经寒湿皆可导致肝气郁滞,肝经湿热是肝病导致阳痿的主要病机之一,喜辛辣之食、嗜酒、饱食太过者,均会生湿热浊邪,使湿热毒邪由下窍而入。湿热留于肝经,阻碍阳气,久而气血阴阳皆为所伤,因此需要早期治疗,临床多用龙胆泻肝汤疏肝理气、清热利湿。肝经寒湿较为少见,宜温肝燥湿法,临床常用暖肝煎理气暖肝治疗。②肝气虚而不升:肝气虚而不升会使气郁难行,经络不利,宗筋不养。患者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性欲下降,容易导致阳痿。治疗上需要养肝通络,临床常用逍遥散养肝疏肝。③肝血不足:肝主藏血,可在肝气作用下推动气血濡养宗筋,若肝血不足,男性可表现为阴茎痿软不用,伴头晕、失眠多梦、面白无华、两目干涩等症状,治疗时在疏肝的基础上,佐以养血濡肝,临床常予四物汤、当归芍药散以养血助肝。另外,以上三种情况治疗期间,还需嘱咐患者调畅情志,适当锻炼。

 

2.5 从肾论治:补肾益气,调和阴阳

肾藏精,主闭藏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天癸是人体生殖系统发育成熟而产生的精微物质,肾气充盛天癸至,阴茎发育成熟,男子可行房事而有子,年老则肾中精气渐衰,故而老人阳痿多为肾虚,而中青年气血尚盛,肾气尚充,则肾虚之痿较少。肾中精气亏虚患者不仅出现阳痿的情况,而且会出现性欲低下,亦有精神萎靡、健忘恍惚等症状。机体生殖功能的提高需补肾益精。肾阴肾阳为人体之根本,肾阴濡养滋润全身脏腑器官,肾阳鼓动命门之火激发人体活动,肾阴不足则机体失于濡养,肾阳不足则机体失于温煦,《景岳全书·阳痿》云:“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清冷。但火衰者十居七八,而火盛者仅有之耳。”说明针对男子阳痿的治疗,补益肾阳为根本。肾主闭藏,司开阖,男性生殖功能的发挥、精液的排泄均与肾的功能关系密切,若神主闭藏的功能受损,开阖失司,则机体生殖功能异常,临床可见射精困难或遗精等疾病。
阳痿肾虚的患者常表现为房事后腰酸乏力,或伴耳鸣、头晕、性欲低下等,治以补肾为要,阴虚者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补肾,阳虚者以右归丸加减补肾壮阳,阴阳俱虚者可用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由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组成)或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由附子、肉桂、泽泻、茯苓、牡丹皮、熟地黄、山药、酒萸肉组成)阴阳双补。
3 辨证与辨病结合

临床中在五脏辨证基础上,根据疾病继发及伴随症状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药物。如糖尿病性阳痿多阴虚血瘀所致,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加麦冬、沙参、玉竹、丹参、川芎、酒萸肉、枸杞子等滋阴补肾,活血起痿。高血压继发的阳痿,口服降压药为基,情绪急躁、头晕者佐以天麻、钩藤、栀子、黄芩、牛膝、杜仲、桑寄生等平肝息风、补益肝肾;头晕、面色苍白、少气乏力者佐以茯苓、白术、甘草、人参、熟地黄、白芍、川芎、当归等补益气血,濡养宗筋。阳痿日久情绪低落者,加柴胡、白芍、川芎、陈皮、香附、枳壳、茯苓、薄荷等疏肝起痿。阳痿伴阴茎附近瘀青者,可用红花、丹参、川芎、王不留行等药物外洗以活血起痿。
4 小结

阳痿之为病,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五脏与五行相应,相生相克,关系密切,局部病变则必然牵连全身。男性生殖功能的正常进行,阴茎的正常勃起,乃五脏气化交融而成,相互影响相互鼓动,故而在临床上针对阳痿的治疗应重视整体与辨证的统一,充分利用五脏气化理论治疗阳痿。本文阐述五脏气化与阳痿的关系,可为临床合理遣方用药、发挥中医特色论治阳痿提供新思路。
赞(0)
修元健康网 » 【转载】从五脏气化论阳痿辨治思路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