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埃博拉疫情再次暴发,埃博拉和新冠哪个更厉害?_新冠与埃博拉:两种病毒的对比分析

2023年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刚果(金)政府确认该国发生了第11次埃博拉疫情,疫区位于刚果(金)西北部的赤道省姆班达卡市附近,已有6人感染,其中4人不幸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该国东部自2018年8月以来就一直在应对第10次埃博拉疫情,至今未能完全控制。
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也仍在持续蔓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机和挑战。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都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病毒,都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呢?本文将从病原体、流行情况、致病机制和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病原体:“如意”VS“皇冠”
埃博拉病毒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形态多变,类似中国古代的饰物“如意”,也有“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的样子。
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为稳定,对热有一定的抵抗力,56℃不能彻底杀死,需要60℃保持30分钟才能消灭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使之失活。对化学药品也比较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有效灭活它的感染性;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以存活数周;4℃条件下可存活5周,-70摄氏度条件可长期保存。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外面有包膜和刺突蛋白,形状像皇冠,因此得名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存活2个小时后活性就会明显下降,56℃的高温作用30分钟就可以杀死病毒。它对紫外线和常见消毒剂也比较敏感。
两种病毒都有较强的突变性。如果要比较强弱的话,埃博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危险的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四级,感染后48小时内可能致死,死亡率在50~90%;新冠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三级,总体死亡率在2%~3%;SARS和艾滋病病毒也是三级。
流行情况:高致死VS高流行
埃博拉病最早在1976年的苏丹南部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地区爆发,因此得名。这次爆发导致河沿岸55个村庄约600人感染,其中400多人死亡,死亡率超过70%。
在接下来的40年里,埃博拉病主要在中非和西非等贫困、落后的地区流行。截至2018年,每年因埃博拉病死亡的病例数都在100例以下,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国家有极少数埃博拉病病例,中国目前还没有发现。埃博拉疫情爆发没有明显的时间季节性,难以预测和预防。
新冠肺炎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首次爆发,至今已经导致全球累计确诊600多万,死亡37万。全世界人群普遍易感,经济、医疗发达的欧洲和美国最为严重,非洲反而是疫情最轻的大洲。新冠疫情可能也没有季节性。
在传播性方面,新冠病毒可以说是“史上最强”,而埃博拉的致死率则远远高于新冠。
致病机制:出血VS呼吸衰竭
埃博拉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等,造成肝脏等多个器官的损伤,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出血、多器官衰竭等,严重者可死亡,因此埃博拉病又叫埃博拉出血热。作为免疫细胞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不但不能清除埃博拉病毒,反而会帮助病毒繁殖,运输转运病毒,使病毒扩散到全身。
新冠病毒随空气进入呼吸道后,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与表达ACE2的细胞结合,最先感染呼吸系统的细胞。感染后,会导致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肺水肿、严重肺损伤和呼吸衰竭。同时,病毒通过血液到达肺外其他器官,也与它们的ACE2结合,造成相应器官功能的损伤,甚至引发“炎症因子风暴”,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传播方式:接触VS多途径
埃博拉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都可能导致病毒感染。医护人员、家属和殡葬人员是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赞(0)
修元健康网 » 埃博拉疫情再次暴发,埃博拉和新冠哪个更厉害?_新冠与埃博拉:两种病毒的对比分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