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早上醒来,会发现眼睛上多了一个小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针眼。可是,眼睛上的小包,真的都是针眼吗?
其实不尽然。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常说“看了不该看的东西,眼睛就会长针眼”,现在我们明白了,这只是吓唬小孩的话。
那么,针眼到底是什么呢?
针眼是我们平常说的,医学上叫做麦粒肿。麦粒肿是一种感染性的病,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眼睑皮肤或睑板腺、毛囊等地方发生化脓性的炎症,通常可以看到眼睛上肿起一个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包都是麦粒肿,它还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眼部的症状——霰粒肿。
霰粒肿,也叫睑板腺囊肿,是由于眼睑的睑板腺腺管出口堵住了,形成的囊肿,是睑板腺的一种特殊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麦粒肿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但是霰粒肿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很多人以为眼睛上长了一颗 “包”就是麦粒肿,而且对麦粒肿不太在意,觉得麦粒肿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己消失,所以没有去医院检查,结果就造成了误诊的问题,就是把眼睛上的霰粒肿当成了麦粒肿,而没有及时治疗。
那么,既然都会长囊肿,我们要怎么分辨麦粒肿和霰粒肿呢?
1、 原因不同。
麦粒肿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眼睑皮肤或睑板腺、毛囊等地方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霰粒肿是因为油脂引起的局部炎症刺激形成的,主要是由于睑板腺堵塞了,油脂分泌不出来,所以形成囊肿,不是细菌感染造成的。
2、 位置不同。
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其中,外麦粒肿的炎症主要发生在睫毛根部的睑缘处,内麦粒肿主要发生在睑结膜面,也是靠近睑缘处的。也就是说,麦粒肿的包一般长在比较靠近睑缘的地方。
而霰粒肿因为是睑板腺感染,所以一般炎症发生在睑结膜面,也就是离睑缘比较远的地方。
3、 症状不同。
麦粒肿通常会有红、肿、胀、痛等症状,也就是感染的地方发红,出现肿胀、硬块,按压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可能还会导致反应性的球结膜水肿、同侧的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而霰粒肿和麦粒肿的表现不一样,霰粒肿开始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也会有轻微的发红,在眼睑结膜面会有一个或多个肿块,一般是紫红或灰红色的。但是这些包基本没有疼痛感,有的小囊肿要细心摸才能发现。
正因为包不痛不痒,所以在霰粒肿开始时硬块不明显时,容易被患者忽视。而按压是否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也是比较简单明显的区分麦粒肿和霰粒肿的方法。
对于麦粒肿和霰粒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和治疗。同时,因为霰粒肿比麦粒肿更容易复发,所以在发现霰粒肿时,我们要多加留意。
具体包括几点:
1、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高糖高油的食物,多吃蔬菜。
2、注意用眼卫生,不要揉眼,注意不要长时间用眼,避免熬夜。
3、早期麦粒肿可以用局部湿热敷,配合用眼药水和药膏。麦粒肿变成脓肿后,如果没有自己破裂,可以切开排脓。
4、如果是霰粒肿,且前期囊肿比较小,同时没有其他症状的,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摩或热敷,等它自己吸收。
5、如果霰粒肿的囊肿比较大,而且长时间不消退,需要做手术切除。
专家提醒,用药和排脓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由医生来处理。另外,越大的霰粒肿越要早点手术,如果霰粒肿到了后期,自己破裂,伤口容易长出肉芽,会刮伤眼睛,从而引起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