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修元养生网

李可老中医用好经方的5个关键“秘诀”

李可《小青龙汤治重危急症举要》,万言之作,一气呵成,采取自问自答的形式,探讨了小青龙汤的诸多问题,堪称“青龙百问”,是研究经方的典范。我们要关注他对这些问题的新见解,还要进一步学习他研究经方的思路。小青龙汤原方剂量:麻黄45g,细辛45g,生半夏65g,五味子38g等,都是很吓人的,他却还原了经方的庐山面目。如煎服法中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冲洗法中生半夏用温水淘洗3次等。笔者称之为返璞归真闯五关(方证关、药证关、剂量关、煎法关、洗法关)。

1.方证关

所谓方证,是中医用方的指征和证据。其构成一是“人”,二是“病”。所谓“人”,即患者的体型特征。所谓“病”,即具有发生发展的一组让人痛苦的证候。古代的疾病有“疟疾”“痢疾”“臌胀”“噎膈”等。

现代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清晰规范。一般来说,每个方均针对特定的“人”与“病”,这就是方证。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在“骨弱肌肤盛”的“尊荣人”出现“血痹”疾病时使用,而桂枝加龙牡汤则是在“失精家”出现动悸、脱发、阳痿、梦交等症时使用。

20世纪中叶,章次公先生曾治一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此人在上海得到确诊,针药治疗无效后遍寻上海名医,如陈存仁、余无言、朱鹳皋等均未显效。经章次公诊治,处以附子、人参、肉桂、白术、黄芪5味药,研末口服,每日3次,共服3料而痊愈,至今健在。此方可以看作是《伤寒论》附子汤加黄芪,但全方无一味特异性抗结核药,却成功治愈了结核病,只因为有附子汤脉证,有黄芪腹证,这正体现了张仲景方证相应、随证治之的精神,也是中医学的魅力所在。

我看病的思路,有的时候从人测方,再从方测病;有的时候从病测方,再从方测人。传统的应用经验,在回答“何方对何人有用”时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而现代临床报道,对回答“何方对何病,尤其对哪些现代疾病有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要了解经方的方证,古代经验和现代报道都不能偏废。

2.药证关

所谓药证,是中医用药的指征和证据。药证,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的提法,《金匮要略》中有“百合病”的名称,这就是药证。药证是由症状构成的,所反映的是“人”的病理反应,而不是“病”的病原体。

所以,药证几千年来几乎是不变的,并不会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不论在什么时代,是什么疾病,只要出现柴胡证、桂枝证,就可以用柴胡、桂枝。张仲景时代是这样,我们这个时代也如此。

3.剂量关

李可在返璞归真研究经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方“基础有效量”概念。他说:伤寒方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20世纪80年代初,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大司农铜权,以此推算汉代一两为今之15.625g,则用伤寒方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这是仲景经方的基础有效量。凡用经方治大症,以基础有效量为准,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低于此量则无效,或缓不济急,贻误病机,误人性命。

麻黄一药,伤寒方中最大剂量为6两(合90g),本方小青龙汤为3两(45g),医圣发汗解表剂中,麻黄用至3两,正是伤寒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低于此则无效。弟子陈长青治一表闭浮肿患者,每剂麻黄10g许,久治无效。遂加至15g,药房忙乱中误取50g,及至发现错误,赶到患者家中时,已药后全身畅汗,肿全消,安然入睡。药工之误,恰恰暗合了医圣基础有效剂量,愈病之速,出人意料。医圣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又是一证。

4.煎法关

经方的煎服法:李可认为,仲景在历史上运用乌附剂最早,使用频率最高。仲景方中,乌附大多生用,用量之大,古今少有。何以保证无害?奥秘全在经方的配伍、炮制与煎服方法上见真谛。

以《金匮要略》乌头汤为例,其煎服法寓有深意。先以蜜2升(汉代1升合今之200mL),煎川乌1枚,煎至1升时去川乌,留蜜待用。蜜煎川乌,有两层意义:一则蜜为百花之精华,善解百毒,尤为川乌毒之克星;二则以稠黏之蜜汁文火煮之,必影响毒性分解。川乌剽悍燥烈之性已不能为害。然后全方5味药,以水3升,煮取1升去渣,与煎妥之川乌蜜混合再煎,进一步中和毒性。

再看服法:服7合(140mL,为全剂的2/3)。服药后的效果要求:“不知,尽服之。”服后唇舌微觉麻木为“知”,“不知”即无此感觉,则“尽服之”,即把所剩1/3药液全部服下,以“知”为度。此必仲景当年亲历、亲尝的切身体验之谈,绝非臆测可比。

5.洗法关

李可对《伤寒论》中的注释也不放过。他说:《伤寒论》吴茱萸汤方下注一“洗”字,是仲景用法奥妙所在。即以沸水冲洗7遍后入煎,可免入口辛辣及服后“瞑眩”之弊。小青龙汤之半夏原方旁注汤洗。“汤”意为沸水,汤洗即以沸水冲洗数遍。经方中半夏皆生用,汤洗可去其辛辣刺喉之弊,但汤洗也洗掉半夏稠黏润滑之液汁。

过去认为半夏辛温燥烈,错了。《内经》明示:“辛以润之。”凡辛味药皆有润的功用,附子大辛大热大毒,都能“致津液”,似乎匪夷所思,正是因为附子最能通行十二经脉表里内外,阳能生阴,气能升水之故。此液汁手感滑溜,正是半夏温润的证明。古方半硫丸治寒积便秘,半夏降肺、胃、胆经之上逆,辛润通便,硫黄大热破寒积,甚效。

作者:孙其新

赞(0)
修元健康网 » 李可老中医用好经方的5个关键“秘诀”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